搜索 解放军报

四川省军区助力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袁钰 税颖 唐新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4-07-10 08:44:45

四川省军区助力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

古老彝绣织出幸福图景

■袁    钰   税    颖   唐    新

火觉莫社区村民在制作彝族服饰。鲁银富摄

盛夏清晨,阳光洒落川西高原。笔者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两河口镇火觉莫社区,在村民阿来加加的小院里看到,几人围坐在一起,手上银针飞舞,挑花、穿花、锁花……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一件件极具彝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在几人手中逐渐鲜活起来。

“没想到平时常见的衣服也能成为畅销品!”阿来加加举着手中正在绣火镰纹的黑色布料兴奋说道,“这一切都要感谢解放军,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2018年3月,四川省军区与当时的火觉莫村(2020年调整为火觉莫社区)结为帮扶对子,带领村民们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彝族服饰和刺绣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开展帮扶以来,省军区确定传承弘扬非遗文化同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将懂刺绣手艺的村民组织起来,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合作社。同时,联系专业的互联网销售平台运营销售,借助互联网东风,让彝族传统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绣娘吉克伍来莫高兴地说:“如今,我们每天在家里做刺绣就能挣200元左右,不用再外出打工,还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

行走在火觉莫社区,透过社区道路两边的女贞树,一只只蜡虫的影子清晰可见,不远处的“八一爱民产业园”内,村民有的打理果园,有的照顾成虫,脸上都挂着笑容,忙得不亦乐乎。

火觉莫,彝语意为“适合居住的地方”。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全村300多户村民分散在5.4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年过八旬的村民尔古龙家记得,小时候,他们全家7口人挤在50平方米左右的土坯房里。

改善乡亲们的居住环境刻不容缓。省军区党委一班人协同村“两委”成员在广泛走访调研、勘察地形的基础上,启动了新村建设工程。1年后,村民们陆续搬进了新房:房间宽敞整洁,通了电、接了自来水,还通了网。搬迁那天,村民们逢人便说,“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解放军瓦吉瓦!”

“在火觉莫社区,生长着成片的女贞树,这种树寄生着一种蜡虫,其分泌的白蜡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省军区领导介绍,养殖蜡虫的技艺在这里传承了数百年,然而,乡亲们此前一直是分散养殖,无法形成有效产出。

为带领乡亲们乘上乡村振兴的东风,多渠道发展特色产业,2020年,省军区投入资金,帮助村民建起“八一爱民产业园”。产业园内不仅能种植核桃、花椒等作物,还可以规模化养殖蜡虫。目前,社区种植2万余株女贞树,养殖蜡虫每年能创收近百万元。

省军区不仅注重产业帮扶,还在教育振兴上下大力气。之前,村里孩子上学要走将近5公里的泥泞路到镇上去。社区建好后,配套建立了幼儿园,省军区还组织机关幼儿园老师前来支教,同时捐赠学习用具和电子设备,让孩子们在大山深处也能接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

往返镇上的校车开通了,拉近了校门与家门的距离;助学金设立了,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学费有了保障;社区书屋建成了,从农业技能到民俗文化,村民们随时可以去借阅学习……6年来,社区走出80余名大学生。教育帮扶为社区后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也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你们家大儿子在部队3年了,感觉怎么样?”傍晚,社区党支部书记阿的阿沙见到正在散步的村民阿育有古。阿育有古笑着回答:“部队可好了,孩子锻炼可大了,前不久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前两天还跟我们说,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等休假的时候,要带我们出去看看呢。”

一问一答间,两人向家中走去,前方,一幢幢黄白相间的小楼整齐排列,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身后,一层层错落有致的梯田环绕山间,好一幅祥和宜居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