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军人丨董国峰:胜战底气来自不断挑战的勇气

黄石舰舰空导弹班长董国峰:胜战底气来自不断挑战的勇气

■中国军网记者 李景璇 李佳琦

微风拂过海面,浪花轻轻拍打着防波堤。远航归来的水兵,让海边的训练场再一次热闹起来。

一声清脆的哨音之后,两个矫健的身影一跃而上,在单杠上展开比拼。

这场比拼的一方是黄石舰一级军士长董国峰,而他的对手则是舰上号称体能“小达人”的列兵尹博辉。只见董国峰双手紧握住横杠,强大的握力让他的指尖都微微发白。随后,他将身子猛地一挺,背部和手臂的肌肉瞬间绷紧,身体如海浪般流畅地上下起伏。

在战友们的助威声中,董国峰最终以微弱优势赢下了这场对决。看着有些不服气的尹博辉,这位不善言辞的老兵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默默回到队伍中。

“董国峰是我们这批兵里的骄傲!”与董国峰同期入伍的二级军士长侯飞跃聊起他的这位高中同学,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25年前,一节绿皮火车将两人拉到了这座海滨小城。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乘船出海,第一次登上海岛,侯飞跃和其他新战友激动得溢于言表,董国峰却“沉稳得像个老兵”。正是凭着这股沉稳劲,董国峰很快在这批新兵中脱颖而出。

新兵训练结束后,董国峰和侯飞跃分配到了不同的猎潜艇上。分别之际,侯飞跃看得出来,除了有些许不舍,董国峰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望:这一刻,距离他心心念念的水兵梦又近了一步!

很快,董国峰就迎来了第一次随艇出航的日子。

那天,乌云密布的天空低沉地压在海面上,海风呼啸着卷起汹涌的海浪不断拍打摇晃着舰体,嘎吱作响。坐在狭窄舱室里的董国峰紧紧抓住扶手,尽量让自己的身体稳定下来。但随着舰艇不停地晃动,他还是忍不住弯下腰、捂住肚子,哇哇地呕吐起来。

其实,在上艇之初,董国峰就听过这样一句顺口溜:“上舰不上扫雷舰,上艇不上猎潜艇”。这次出航,董国峰算是彻底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300多吨的猎潜艇,一旦遇到风浪,颠簸的程度堪比上天入地。

看着在闷热狭窄的舱室里寸步不离战位的老兵,董国峰真想强撑着去和他们一起战斗,然而不断翻涌而来的不适感还是将他轻松“放倒”了。

“出海连晕船都克服不了,还怎么当水兵!”从此,董国峰在着力提升体能素质的同时,一有时间就扎到自己战位上。高频的练习让他的双手结满老茧,指甲也被一一磨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猎潜艇服役期间,董国峰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中两夺第一,先后2次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反潜号手。

2013年,董国峰所在部队换装某新型护卫舰——黄石舰。经过重重遴选,董国峰成为该舰首批舰员。激动之余,让他没想到的是,和他一起去接舰的队伍中竟然出现了一个老面孔:侯飞跃!

经过10多年的奋斗,两人都已成长为各自战位上的佼佼者。但在正式定岗的时候,董国峰却做出了一个让人费解的选择:放弃之前的专业,改练从未涉足过的新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因为在他看来,“登上了更先进的战舰,就得挑战更先进的专业”。

为尽快了解武器性能,董国峰每天都是学习室里走得最晚的那一个,专业书被他翻得卷起了毛边,整理出的学习笔记在柜子里摞了10余本。上舰实操以后,面对那些复杂的电路,他强迫自己一遍遍背诵记忆,甚至给每根电缆都标上了编号,不厌其烦地记下每一处细节……

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董国峰终于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在一次实弹发射任务中,面对复杂气象条件,他发射的导弹精准命中靶机,成功实现二次拦截。

在黄石舰入列2年后,这艘战舰迎来了第一次出海远航。目的地是1100多海里外的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7·海洋之杯”舰艇比赛。这是中国海军新型护卫舰首次走出国门展示实力,也是中国海军战斗舰艇第一次以单舰形式与外国军舰同场竞技。

“对手的舰艇吨位虽然更大,但我们黄石舰可一点儿也不逊色。”回忆起那次“千里走单骑”,董国峰依旧壮志满怀。

比赛当日,任务海域风急浪大,比赛难度陡增。身为舰艇救生拖带项目指挥的董国峰带领着侯飞跃等4名队员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最终以28分15秒的成绩击败对手、勇夺第一。随舰出海担负比赛裁判的俄罗斯3名驱逐舰舰长用一句“Perfect”盛赞了他们的表现。

比赛结束后,董国峰在自己的参赛日记里写道:“驾驶战舰伴着浪花的节拍,这一刻我们让梦想照进了现实。”这些年,董国峰和侯飞跃这对老战友跟随着黄石舰一路“走南闯北”,航迹遍布祖国的万里海疆。

“我们的航迹越走越远,胜战的底气越来越足,肩头的责任也越来越重。”站立在甲午故地刘公岛的军港码头上,董国峰望向不断奔涌向前的海浪,他决心带着勇闯深蓝的梦想,继续昂首阔步地走下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