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丨张洪峰:军人就应当冲锋在战场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丽娟 周仁 郭干干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8-03 10:37:06

军人就应当冲锋在战场

——记甘肃省张掖军分区大校副司令员张洪峰

■中国军网记者 王丽娟 通讯员 周仁 郭干干

十几岁是听着就让人觉得很美好的年纪,理想在此时萌芽,少年心中燃起的热血和勇气,或许会贯穿一生。

1990年,张洪峰18岁。生长在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的他,血液里流淌着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打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就是他最大的期盼。这一年,他如愿以偿。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要像老班长邱少云那样牺牲自己……”28年前,还是战士的张洪峰三次写下请战书,强烈要求到最危险的地域执行任务;为保护群众和战友安全,他毫不犹豫抓起不法分子投进人群的爆炸物,在抛出瞬间被炸掉左手和右眼,被评定为伤残二级。“人民卫士”“全国自强模范”“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等,是他一路走来获得的荣誉。

身体伤残

但依然是一名能够冲锋陷阵的战士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那一年,张洪峰21岁;那一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那一年,他永远失去了左手和右眼。

1993年10月,张洪峰和战友在执行一次任务中,不法分子自制的一枚土炸弹冒着青烟从天而降,落在战友脚下。为保护周边群众和身边战友的安全,他来不及多想,冲上去推开战友,抓起炸弹往外扔,就在出手的瞬间,炸弹爆炸了……

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张洪峰转危为安。醒来时躺在病床上的他询问医护人员的第一句话,不是自己的手和眼睛怎么了,而是自己的武器还在不在?战友和群众有没有受伤?

受伤后,正常的生活和训练,对张洪峰来说,都是需要跨过的坎。为适应岗位需要,他咬牙苦练,打背包,膝盖、牙齿、伤残的左臂一起上,背包上到处是嘴角和伤臂蹭出的血迹;练匍匐,手臂和膝盖的伤疤还未愈合又被磨破;400米障碍、五公里越野、手枪射击等课目,训练量都是常人的数倍以上,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但没有一个落后……

张洪峰单手射击训练。

一路走来,张洪峰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从基层排长到军分区副司令员,能吃苦、不怕难,敢打硬仗的战斗作风一直未变。

张洪峰进行体能训练。

精准扶贫

他说自己虽然伤残,打硬仗啃硬骨头却是强项

“王铺梁,北风狂,吹干了草,冻死了狼”,这首流传了千百年的民谣,道出了王铺镇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秦安县5个未摘帽的贫困村中,3个在王铺镇。

2017年6月,张洪峰从作战部队交流到甘肃省秦安县人武部任职。作为人武部政委的张洪峰与其他县级领导一道负责包抓所属乡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县里统筹分工时,考虑到张洪峰身体原因,拟安排他去扶贫任务较轻的乡镇。张洪峰听说后,急忙找到县委主要领导,言辞恳切地说:“军人就应当冲锋在战场,我虽身残,但打硬仗、啃硬骨头是我的强项,请组织把我安排到脱贫任务最重的王铺镇,我最合适!”架不住张洪峰再三请求,县委最终同意了。

为了群众早日脱贫,张洪峰带人爬坡翻梁,踏遍王铺镇的村村落落。起初,种惯了马铃薯、杂粮的乡亲们,听到要改种其它作物都是一说三摇头。他和镇里干部一起为村民讲解政策、算账对比,白天地头讲、晚上入户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大家被张洪峰“磨破嘴、跑断腿”的诚心打动,最终有50余户群众答应试种几亩花椒。

张洪峰在田间地头了解花椒价格,探讨培育技术。

春去秋来,张洪峰看着一树树红玛瑙似的花椒,不禁喜上眉头。但问题很快来了——农产品虽然获得丰收,但当地山高路陡,行车困难,外地商贩进不来,花椒运不出去,这可愁煞了椒农。

修路!这是唯一的出路,但最难也在修路,缺项目、缺经费、缺材料。张洪峰多方协调寻找项目经费支持、找城投公司争取水泥和沙石料。道路开工后,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他每天都盯在现场搞协调、抓监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不上热菜热饭是常有的事。

张洪峰到帮扶村实地查看情况,准备搭建垃圾集中填埋点。

两年多来,张洪峰累计下乡百余次,先后10多次跑到省市县三级协调资金,为村民修建了17.3公里的产业路,打通农产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实现稳步增收。2019年年底,王铺镇实现整体脱贫。

张洪峰和村干部一起查看援建的果树试验田。

群众无小事

把老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这是一场特殊的交接,虽没有仪式,但满是深情。

“我虽然离开了秦安,但一直放心不下你的伤病,有什么困难可以继续找我,还有吕科长。”今年7月上旬,已升任张掖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张洪峰和秦安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吕彦涛特意来到王铺镇师山村村民李小花家,带来一副新拐杖和治疗疼痛的膏药。李小花患有风湿病,腿脚行动不便,张洪峰每次下乡到师山村都会看望她,鼓励她要坚强生活,并给她带来药品。李小花说:“张政委自己受过重伤,他更能理解我的病痛,他的鼓励更亲切,让我对生活树立了信心。”

张洪峰给村民李小花送拐杖。

从农村走出来的张洪峰深知,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发展的希望。2018年7月,张洪峰在下寨村驻村帮扶期间,发现村里的学生每天天不亮就赶往学校,沿途山路崎岖不平,孩子们常因看不清山路摔跤,甚至有生命危险。张洪峰与部长何开绪商量,决定从家底费中拿出资金,在通往学校的山路上安装20盏路灯,照亮孩子们的求学路。

2019年7月,王铺镇王铺村的周璇考上了大学,由于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产生了放弃上学的念头。张洪峰知道后,当即决定与这名同学结成帮扶对子,每年给予3000元资助。为了不让更多孩子因贫辍学,10多年来,他先后资助了9名贫困学生,协调80.58万元为214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张洪峰对老百姓大方,自己的生活却简朴到近乎苛刻。他的左手臂因为截肢,血液循环不畅,遇到寒冷天气就像蚂蚁啃咬一样难受,但他用的还是母亲缝制的羊皮绒暖袖。张掖军分区领导介绍,“张洪峰虽然身体残疾特殊,但他从不把自己看作是‘特殊人’,有的却是对群众的特殊感情。”

苦难可以扼杀生机,也可以创造生机;可以摧垮意志,也可以磨砺意志;可以毁灭自我,也可以超越自我,决定命运的不是外部条件,而是生活态度。

对张洪峰来说,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