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陆军某旅“钢甲列车连”开展“以连为家二三事”活动——
调动积极性 增强凝聚力
■李 健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廖晓彬
钟富广绘
“三班战士李衍庆,利用休息时间维修双杠,排除了训练安全隐患”“二班班长白剑锋,周末带领全班整修宿舍楼前训练场”……连务会上,讨论完下一周工作训练安排,东部战区陆军某旅“钢甲列车连”的干部骨干开始汇报本周战士的良好表现。连主官王鹏边听边记,并不时插话点评。
从3年前开始,该连连务会增加了一个固定环节,由干部骨干汇报本周各班排的“好人好事”。“我们连人数较多,每次都能记满几页纸。”王鹏介绍,这是他们开展“以连为家二三事”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鼓励官兵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小事做起,参与连队建设,加强情感投入,牢固树立“以连为家”意识。
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还得从王鹏刚到连队任职时说起。一天,他发现连队食堂一个水龙头坏了,水细细流着,路过的战士见状没有一个上前处理,最后还是他找来工具修好了。事后,王鹏找到那几名战士,询问“视而不见”的原因。
“那不是我们班的卫生区”“这是连队水电工的事,不归我管”……战士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让王鹏陷入沉思。不仅如此,他还发现,“长明灯”“乱丢垃圾”等问题并不鲜见;平时出公差,个别官兵常有抱怨;就连参加比武竞赛,训练尖子也会互相推托……
“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却暴露出部分官兵主人翁意识不强,没有把连队当成家来建设。”找到了症结,王鹏竟一时没有好办法。因为他反复强调,大家却没什么触动,问题依旧存在。
一筹莫展之际,王鹏注意到,一名即将退伍的老兵有时在宿舍楼后的树下独坐很久。不解其意,王鹏赶忙靠上去关心。
“这棵树是我当新兵时栽下的,这些石凳石椅是我当班长时,带着全班战士搬过来的……”老兵深情回忆当年的事,那如数家珍的神情,让正在发愁的王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老兵之所以对连队充满不舍,是因为他为连队建设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一个好的集体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和维护,官兵参与感增强了,对连队才会更有感情,连队才会更有凝聚力……”一次党支部开会时,王鹏的发言得到委员们认同。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开展“以连为家二三事”活动。
起初,战士们参与热情并不高,有的认为自身能力有限,执行大项任务的机会轮不到自己,同时对一些日常小事又不屑一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王鹏和干部骨干商量,决定每周连务会增加一项内容,由各位排长、班长汇报当周所属人员做的好事,再由连主官利用集合、点名等时机当众表扬。
一开始,哪怕只是随手拾起垃圾这样的小事,王鹏也会予以肯定,并将其与推动连队建设联系起来。官兵们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感受到了价值感、认同感,慢慢地,为连队做好事的行动自觉开始形成,“以连为家”意识也在大家的头脑中强固起来。
有一件事,令王鹏印象深刻。一次,旅里组织乘员驾驶专业比武,连队资深驾驶员、中士黄林桂考虑到年轻战友经验不足,主动放弃休假,申请担任集训教练员。得知黄林桂的决定,有战友劝他不必如此。黄林桂却很坚持:“假可以改日再休,但连队现在有需要,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为连队建设作贡献,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连队和战友放在心上,并付诸行动,哪怕只是拧紧了一颗螺丝钉,也很有意义。”王鹏说,“以连为家二三事”活动不仅推动了连队建设,还密切了内部关系,让年轻战士对连队更有认同感、归属感。
义务兵张孙文艺,此前因不适应部队生活,产生过提前退役的想法,一度让王鹏头疼不已。然而前不久,张孙文艺竟主动找到王鹏作检讨,表示想要长期服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王鹏有些惊讶,张孙文艺解释说:“在连队,大家就像一家人。我遇到困难,立马会有战友围过来提供帮助。我感到很幸福,也很惭愧。现在的我,就想努力为连队做些什么!”
与张孙文艺不同,战士胡南通过“以连为家二三事”活动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胡南训练成绩并不突出,再加上性格内向,一直觉得自己在连队没什么存在感。去年2月,听到一些即将退伍的老兵感慨军旅生涯没能留下什么记录后,他萌生想法:根据老兵各自的经历,为每个人画一幅画。
收到胡南的“礼物”后,老兵们爱不释手。胡南说,看到大家开心的样子,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双手仿佛在发光。从此,用画笔记录战友军旅难忘场景成了胡南引以为豪的“分内事”。
如今的“钢甲列车连”,“以连为家”4个字不仅贴墙上、挂在嘴上,更刻进了官兵头脑中。王鹏说,从大家的行动表现中,能感受到他们对连队建设的关心、对身边战友的关爱。这几年,在“以连为家二三事”活动的推动下,该连凝聚力明显提升,全面建设稳步提升,多次被上级评为“四铁”先进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