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部为什么安排实职
视“转业”为“转岗”,是对军队改革最直接的支持
吉林省通化市市委书记金育辉。(左)
崔春健没想到,在军队改革期间大批干部转退的情况下,自己竟然能安置得这么好。
今年初,某部正团职干部崔春健因年龄到线,向组织递交转业申请。尽管已经作好了思想准备,可他心里却一直不托底:干部转业人数增多,地方安置压力大,自己一无关系二无背景,转业安置结果究竟会怎样?没过多久,安置结果公布:崔春健被安置到集安市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不仅没降级安置,还安排到政法委书记的重要岗位,进了市委班子。崔春健感叹:“简直不敢想!”
“不敢想”的并非崔春健一人。安置结果公布后,火箭军某团原团长刘树学得知,自己竟然被安置到通化市质监局任副局长;某部正团级干部李永祥被安置到市民政局任副局长……军转干部安置历来困难重重,通化市为啥安置得这么好?面对记者提问,金育辉介绍,通化市军转安置工作多年来一直走在前列,可改革期间同样遇到了难题:军队改革期间,军转干部职务高、资历老、人员多,应该怎样统筹协调才能合理安置好这些干部?
征求意见时,有机关干部说,好不容易空出一个领导岗位,如果“空降”一个军转干部,怕是难以服众。也有人提醒他:部队改革期间,还将有大批军转干部要来,如果这几批安置过好的话,今后很难收场,还是过得去就行了。面对这些意见建议,金育辉告诫大家:我市地处边境,要登高望远,在部队改革的关键时期,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带着责任感,勇于政治担当,努力做到让部队放心,让军转干部安心。经他倡议,通化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大考”,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意志,需要军地勠力同心。金育辉动情地说,地方党委、政府,一定要视“转业”为“转岗”,把“安置”当“交流”,当“财富”而非“包袱”,安置好军转干部就是对部队改革最直接、最实际、最有力的支持,这也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考验,考验的是对党中央的忠诚度、对军队军人的感情。
针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减少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人员招收数量与提拔比例,为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军转干部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执行能力强等特点。通化军分区司令员张连义介绍,今年,通化市接收的72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各自满意的工作岗位,其中安置在公务员岗位67人,参公单位5人。目前,全市党政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有39人是军转干部,占处级领导干部总数的12.9%。如今通化市干部队伍作风过硬在吉林省是出了名的,更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5年通化市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五项经济指标增幅列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通化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GDP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各有四项位居全省第一、第二位,成为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先锋与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