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机制为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安全保障
7月下旬,一场多兵种、多部门的联合救援演练在渤海某海域展开。市应急办发出救援信号后,仅用不到1小时,大连市空军某部飞机率先到达事故海域,对外发布信息情况,实施先期救援准备;2小时后,驻旅顺海军某部和海监、海事等部门救援力量依次达到,营救伤员、抢修船只等工作有条不紊展开;装备齐全的陆军、武警和民兵应急分队在岸边严阵以待……观看演习的军地领导赞叹,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安全支撑,大连市的应急应战“一体化”机制经得住实战考验。
多年来,大连市军地各级党委把经济和国防统筹一体建设,把应急应战“一体化”、国防动员“一键牵”作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用力方向。他们在市区主要方向联通国防动员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动员征用地方通信设施等方式,军地进行信息系统融合对接,实现了信息全时共享、力量全时调用、军地一体的指挥功能。在大连军分区牵头下,全市建立起12个民兵情报信息站,在交通、卫生、能源等行业组织建立7个应急机构,在200余家大型企业设立联络员,较好地形成了军民一体、指挥一网、步调一致的应急大格局。
大连军分区司令员王光介绍,着眼应急应战、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情况,大连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国防功能,将指挥隐蔽、物资储备等国防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目前,全市400多公里高速公路设置军用出口10余个,依托当地企业建成车辆船舶、建材食品等180余个动员中心和保障基地,形成了以中心城区、重要交通沿线、沿海一线、重要目标为重点的力量格局,具备了“平转战”、跨区、跨市应急救援能力。三年来,军民先后协同完成了抗击“达维”“布拉万”热带风暴袭击、“8·03”特大洪涝灾害救援等抢险救灾任务,以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安全支撑。
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大文章
■辽宁省大连市委副书记 宋善云
习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军民深度融合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性,给全党全军赋予了新的时代课题。
大战略需要大视野。视野引领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实现军民深度融合,首要的是跳出小地域,胸怀大格局,要有世界眼光、国家观念、全局使命,把中国梦、强军梦作为理想追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富国与强兵、发展与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用生产力惠及战斗力、用战斗力捍卫生产力。大连地处黄海前哨、拱卫京津、关联半岛,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既要做出经济建设贡献,更要当好国家安全支柱。我们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举措都要着眼融合这个大局,通盘规划、系统推进。
大事业需要大举措。实现军民深度融合是国家意志、国家战略、国家工程,需要着眼全盘、一体建设。作为地方党委更要勇于跨越,拿出实际举措。要把科技融合、信息融合、产业融合、人才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和服务保障融合作为发展目标,谋求融合的多领域、全要素、大纵深。在领导精力、政府财力、社会人力上要敢于投入、舍得投入、真心投入,使融合迈出实际步伐。要克服掉融不了、融不好的畏难情绪,下大力破除利益藩篱、体系隔阂、体制障碍,努力形成相融相济、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大发展需要创新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作为地方党委,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摒弃军民融合靠感情维系、靠关系协调、靠风格推动的惯常模式,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党政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机制,保证军民融合顺畅、有序、持续地向深层次和宽领域发展,推动大连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