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巾帼
——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女子坦克班4名女兵的故事
摄影并撰文/袁 凯 陶佳乐
这是新疆军区某装甲团首个女子坦克班。该团坦克二营有4名女兵,平均年龄不到21岁,都有着不服输的精神,凭着过人的毅力,经过刻苦训练,在较短时间里就达到坦克专业“开得动、联得通、打得准”的标准。
4月10日,一场战斗射击训练正在进行。“驾驶员,发动前进!”电台中传来车长石秀丽的指挥口令。随即,驾驶员黄海献迅速发动车辆,踩离合、挂挡前进。“装填弹药!”石秀丽通过电台指挥二炮手胡彦丽装弹。此时,一炮手李叙通过瞄准镜快速搜索战场,捕捉锁定目标……








“轰!”火炮的震天怒吼声响起,穿甲弹直刺靶区。射击完毕,指挥所报出成绩:4发4中,总评优秀!
成长的故事里总是有泪有笑、有坦途也有坎坷。女兵们骄人的成绩,是由汗水和泪水铸就的。
车长石秀丽入伍后学的是固定通信执勤专业,考上士官学校后又学习财务专业,毕业后回到团里才开始学习坦克通信专业。面对新岗位,作为中士班长,她与列兵们一起学理论、练操作,在车内训练身上常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
一炮手李叙是一名师范大学毕业生。分到坦克班后,她虚心向优秀射手请教,晚上学射击理论,白天练实车操作,终于可以胜任炮长岗位。







二炮手胡彦丽为了提高炮弹装填成绩,每天反复进行上肢力量练习,翻轮胎、举哑铃、练俯卧撑,最终练就了“铁手掌”,在1分钟内可以装填10发炮弹。
驾驶员黄海献在进行闭窗驾驶时,常被坦克排出的黑烟熏得直掉眼泪。她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场训练,返场后还主动帮助老兵保养车辆。脸晒黑了、手变糙了、臂练肿了,她都毫不在意。但当得知打出优秀成绩时,年龄最小的她忍不住流下喜悦的眼泪……
4名女坦克兵不让须眉,成为训练场上光彩夺目的风景线。她们驾驶战车驰骋疆场,追逐梦想,不断书写着新时代女兵的瑰丽军旅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