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影《上甘岭》,人们并不陌生。电影中,在坑道里用悦耳的歌声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女卫生员王兰让人印象深刻。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在那血与火的日日夜夜里,王清珍坚守在坑道里护理伤员,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致给他们带去关怀,用微笑和歌声给他们带去希望。请关注《解放军报》的报道——
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原型、耄耋老兵王清珍——
“王兰是志愿军全体女战士的代表”
■朱 勇 马世超 黄香江
说起电影《上甘岭》,人们并不陌生。电影中,在坑道里用悦耳的歌声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女卫生员王兰让人印象深刻。1954年,编剧林杉在这部电影剧本最后的页码上注明: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
王清珍,是林杉在编写剧本时看到的一篇关于上甘岭战役报道中的志愿军女战士。在那血与火的日日夜夜里,王清珍坚守在坑道里护理伤员,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致给他们带去关怀,用微笑和歌声给他们带去希望。林杉被王清珍的事迹深深打动,特意以她为原型,在《上甘岭》这部充满阳刚之气的电影剧本中加入王兰这个柔美又坚韧的女性角色,让故事更加丰满鲜活。
如今,王清珍已满头银丝,是湖北省军区孝感离职干部休养所一名老干部。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她的记忆里,那段峥嵘岁月,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
1954年,王清珍(前排右二)等志愿军官兵和朝鲜的同志合影留念,共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王清珍出生在湖北武汉,武汉沦陷后,不满6岁的她随父母来到贵州威宁县城定居。新中国成立前夕,云贵一带匪患严重,老百姓深受其害,十几岁的王清珍就经常遭到土匪恶霸登门“抢亲”的纠缠。1950年,解放军15军第45师奉命围剿盘踞在威宁地区的国民党残部和土匪,他们守纪律、不扰民的良好形象,给王清珍留下深刻印象,让她产生了参加解放军的想法。因为年龄太小,刚开始部队拒绝了14岁的王清珍,后来在她家人的坚持下,部队领导决定让她去当卫生员。
王清珍刚到部队不久,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3月,王清珍随第三批入朝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在战场上,王清珍主要在前线救护所负责伤病员的救治和护理,“我第一次接受的任务是护理3个血肉模糊的伤员,这是我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残酷。”
随着朝鲜战场形势的发展,战争越来越激烈,志愿军伤员也越来越多。设置在坑道山洞里的救护所,大山洞要住六七个伤员,小山洞住四五个伤员。尤其在上甘岭战役最困难的时候,王清珍一个人要负责四五个山洞,需要照顾20多个伤员,给他们清洗伤口,喂药喂饭,擦洗身体。有的伤员烧伤严重,嘴巴肿得无法张开,她就把药片嚼碎,用嘴给伤员喂药。
采访中,王清珍给我们讲述了那个广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一天深夜,从前线抬下来一位腹部受伤、肠子被炸出来的曹排长。他的受伤部位特殊,排尿异常困难。王清珍在床前想尽办法给他导尿,这位排长却不愿在女卫生员面前解开裤子。
“‘你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羞?’见他不让我给他导尿,我一下子就着急了。”当时的情景,王清珍记忆犹新。
在王清珍的强烈要求下,曹排长听从了安排。王清珍先是插上导尿管,可是曹排长费了好大劲儿还是排不出尿。怎么办?
在前线救护所里,王清珍听说过有男卫生员给伤员插上导尿管,再用嘴吸导尿管帮助排尿的方法。“可我毕竟还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啊!”王清珍当时有些顾虑。
伤口的疼痛加上膀胱憋胀,让曹排长的头上直冒汗珠。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王清珍顾不上那么多……
排尿终于成功了。导完尿,曹排长热泪盈眶,一个劲儿地感谢王清珍。
“当时从前线抬下来的伤员都作出了巨大牺牲,身体上承受许多痛苦。救死扶伤是我们前线卫生员的职责。战场上,女卫生员都和我一样!”至今想起来,王清珍仍很坦然。
除了照顾和护理伤病员,一有空闲时间,王清珍就到山洞里给伤病员唱歌、教歌,愉悦他们的心情。那时,唱得最多的是《南泥湾》《翻身道情》等歌曲。王清珍说,虽然她唱得不是那么标准,但对伤病员来说,也算是一种抚慰。
王清珍给小学生们讲述革命传统和战斗故事。
采访中,我们多次提起《上甘岭》中的王兰是以她为原型,可王清珍总是说:“王兰是志愿军全体女战士的代表。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还有许多像王兰一样优秀的女卫生员。”
因为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王清珍荣立了二等功,获颁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但在王清珍看来,“那些长眠在朝鲜的战友更配得上至高无上的荣誉,他们是最高尚、最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