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科普:腰椎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静责任编辑:柴潇
2018-08-31 11:07

锻炼目的: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1、卧床休息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需卧床至少3个月或依照医嘱决定卧床时间。需要特别指出,卧床休息是指绝对的卧床,卧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肩、髋部在一个平面上,腰部不能扭曲。

2、功能锻炼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为了防止神经根粘连,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可在床上做直腿抬高练习、平卧位、抬臀练习、飞燕式等锻炼方式进行功能锻炼。

3、健康饮食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卧床期间,患者应该健康饮食,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及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饮水,少食甜食,戒烟、酒。

4、适度下床锻炼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可以下床的时候,一定要先戴好腰围等护具,下床时需要缓慢起身,先在床边坐20分钟。当出现头晕、双足麻木感时,休息一会再继续动作;如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症状,应立刻平卧休息,过一天再试着坐起;在刚刚可以行走时,需有人看护,搀扶,注意行走的时间,仍应多卧床休息。

5、保护腰部

下床两周内仍需佩戴腰围,腰部不能前曲。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及重体力劳动。控制体重,肥胖者需制定减肥计划,减轻脊椎的负担。

6、及时复诊

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一旦在康复期间出现超出家庭处理能力范围内的变化,应该及时复诊。 

7、补充锻炼方法 

1.“五点支撑”法: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利用五点(头、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尽量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腰背部尽量悬空,以达到锻炼腰背肌的目的(见图一),该方法简单易学,可用于术后早期,通常术后7天可开始锻炼。

2.“三点支撑”法:仰卧位,上肢放于胸前,采用三点(头、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尽量后伸,使背悬空。(见图二)该方法是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腰背部肌肉。

3.“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见图三),该方法对腰背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可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强化锻炼,通常在术后5-7天可开始用该方法。

下肢及腰部后伸

锻炼原则

1.腰椎术后的功能训练计划,要因人而宜,根据年龄,病情,手术方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及耐受性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锻炼强度。手术方式对锻炼内容的影响较大:如采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由于该方法对脊柱结构稳定性破坏小,术后三天即可下地活动,而腰椎融合手术,通常需要5-7天,才能下地活动。

2.任何功能训练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量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至强,次数逐渐增加。锻炼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不同,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以腰部肌肉无酸痛为适度每日2—3次,每次持续5—10秒钟,然后放下休息5—10秒钟,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5—10个为一次。

3.功能训练完成后,应以双下肢及腰部肌肉无明显酸痛感为适度。

术后佩带腰围、支具的目的

1.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减轻脊柱的负荷。

3.防止腰部过度的扭转,加快植骨融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