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夏季训练这些点要注意

来源:中国武警总医院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9-07 08:26

长途奔袭防水肿

支持专家: 武警总医院疼痛科主任 李战武

夏季长途奔袭到陌生地域,通过开展模拟对抗演习,检验和提升部队远程遂行多样化任务实战能力,对于官兵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长途奔袭不论是否乘坐交通工具,站立和行走等运动量都较往常的训练生活增加了很多,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腿脚浮肿。这是由于奔袭途中腿脚的位置较低,加上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长时间在静脉中淤积,使腿脚血管的压力增加,于是毛细血管扩张,血液中的水分通过血管壁渗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皮下水分积聚多了,形成的腿脚肿胀等。再加上夏季人体水分大量丢失,尤其在超负荷运动的状态下,如果不注意适时补充水分,也将进一步引起血液浓缩,还会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建议官兵们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垫高,以防水肿和血栓发生。另外,在奔袭途中也要注意保持好充足的睡眠,在环境的改变下,充份的睡眠可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

高原暴晒要护肤

支持专家:武警总医院皮肤科主任 李志强

夏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高,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度是平原的5至6倍,官兵晒伤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尽管官兵们戏称:训练的好坏就看有没有被太阳“咬”过,但初进高原易造成急性皮肤紫外线灼伤和久居高原时长久照射后皮肤易发生老化,这些问题还是应该引起官兵们的足够重视。阳光中的紫外线根据其波长,可分为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其英文简称,就分别是UVC、UVB、UVA。短波紫外线由于能量高,在通过大气层时全部被电离吸收,不能到达地面,所以,真正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和造成皮肤受伤的,是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建议在高原烈日下活动,尽量使用凉帽、头巾、穿长衣长裤等,对头、面、颈部的皮肤防护最为有效;无法使用遮阳措施防护的暴露部位皮肤,建议使用同时具有SPF30、PA+++的防晒霜,防晒霜成分最好选择含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物理防晒剂,这样可以获得对UVB和UVA的双重防护效果。防晒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在出门前半小时至1小时先行涂抹,并在户外定时涂抹;对轻度的紫外线灼伤(日光性皮炎)不需做特殊的治疗,尽量避免再次晒伤、晚间睡觉前使用冷的绿茶水湿敷晒伤部位半小时,之后厚涂保湿霜即可,一般在1周内脱屑和恢复。对重度的日光性皮炎需要到医院治疗。

高温热射防中暑

支持专家: 武警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马伏英

酷夏各地高温来袭,尽管耐热训练对官兵们也是一项很好的考验,但建议还是应该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避免暑湿,以保证健康训练。特别是对于一些到野外和干旱高热地区参加训练的官兵,初到一地气候变了、湿度变了,难免各种不适,一定要防止中暑的发生。医学上认为,人体适应的环境温度一般以不超过29℃为最好。而我们俗称的高温,按国际标准,指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现象。高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指连续的高温酷暑使人体产生不适,影响生理、心理,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的现象。我们俗称的“中暑”就是由于烈日高温的长时间照射,导致人体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状态,可造成神经衰弱,表现在很多体质较弱的人身上就是耐不住高温蒸烤,出现恶心、头昏等轻度中暑症状。对于中暑的预防,建议大家:一是高温期间,应合理安排工作、训练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在野外时应尽量遮阳,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二是适当多喝茶水,或喝些盐开水。遇有“中暑”的官兵,应尽快让其脱离高温环境,喝些盐茶水,服清凉药物,如病情较重应速送医院抢救;三是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在部队驻地,白天要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拒热浪于门外;晚上要开窗通风降温,室内常洒些凉水或放置一些冷水,让其蒸发降低室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