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规律 七八分饱 长寿抗战老兵的饮食之道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陆丽环 王浩亮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9-07 08:26

制图:邓方宇

【寿星档案】严福林,安徽庐江人,1924年4月出生,1943年入伍,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炮击金门、抗美援朝战争等战役战斗。1949年荣获解放西南勋章,1950年荣获解放华中南勋章、华北解放勋章,1951年荣获抗美援朝纪念勋章,1953年荣获抗美援朝和平奖章。

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居住在此的93岁抗战老兵严福林老人正晒着太阳,和街坊邻里唠着家常,生活好不惬意。时至正午,老人告别乡亲回家吃饭,严老的邻居、64岁的张大爷告诉笔者,严老吃饭一向准时准点,90多岁了身体还这么好,肯定和这个习惯有关。

带着好奇,笔者来到严老家中,一探他长寿的秘诀。

饮食以淡为主,白菜豆腐保平安

方方正正的餐桌上,两素一荤一个豆腐汤,都是家常菜。“老人喜欢吃白菜豆腐,他常说‘白菜是菜中之王、豆腐不分贫富贵贱,白菜豆腐可保平安’。”严老的儿媳妇张玉玲笑着告诉笔者,每顿饭菜,鱼类肉类倒不一定天天有,但绿叶蔬菜则是每顿必备。

关于饮食,严老习惯粗茶淡饭。他回忆抗战时期,想吃个新鲜的青菜都很不容易。1956年抗美援朝结束后,严老被分配到当地的一家钢铁厂上班,月薪只有一元钱,家家户户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吃素吃淡逐渐成了习惯。

古人讲:“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酽,辛而不烈”。现代医学明确指出:清淡的食物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以防止多种疾病。 严老吃饭常年都是一干二稀(早晚两顿吃稀饭,中午吃米饭)、以素为主,正好符合了这个“淡”字。

药补不如食补,五谷杂粮最养人

严老吃的杂,他既吃大米、面粉等细粮,又吃小米、玉米、粳米、小麦等粗粮。严老说:“药补不如食补,五谷杂粮最养人”。

对于粗粮,老人有着一种不舍情结。解放前,严老所在的部队在北方,广大抗日军民凭着“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条件,打赢了日本鬼子。解放后,虽然能吃上大米、面粉了,但严老对杂粮还是念念不忘,隔三差五吃上一顿,很是满足。

在严老家里,有一本厚厚的剪贴本,上面都是近十几年来,老人亲手剪贴的养生常识。说起五谷杂粮,老人如数家珍:“粳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小麦健脾益肾,养心安神……”

饮食要有规律,七八分饱得长寿

严老的孙子今年22岁,在外地上大学。每次回到老家,他都要跟爷爷一起吃饭,将近一米八的大小伙子饭量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严老的孙子告诉笔者,因为“家规如此”。在严福林老人家篇幅不长的家规中,有一条这样规定:“饮食一天三顿,七八分饱。”严老本人也不例外,他每天6点起床,7点吃早饭,12点吃午饭,下午5点吃晚饭,每顿都只吃半碗饭,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严福林已过鲐背之年,虽然腿脚不太利索,有些耳背,但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老人笑着说:“我觉得就是吃饭要有规律,讲究不甜不咸、细中有粗、一天三顿、七八分饱,尤其是老年人,要细嚼慢咽,晚饭尽量要少吃。”

常年从事营养学研究的武警交通第三总队门诊部医生吕岳军告诉笔者:“严老的饮食习惯和目前世界上公认能够延年益寿的办法——低热量饮食如出一辙,这应该就是他长寿的秘诀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