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针刺耳部迷走神经改善抑郁症状的脑机制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斌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5-19 15:37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抑郁症是发病率逐年增加的全球性精神卫生疾病,用耳电针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缘何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中美科学家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经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治疗后,抑郁相关脑区与脑默认网络存在的异常功能连接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相关。

科学家的相关论文,不久前发表在国际生物精神病学会期刊《生物精神病学》上,最近还被《科学》杂志引用。

美国德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药理学部卡雷诺博士评述说:“影像学的研究结果为探索临床治疗效应的机制提供了可能,不仅对经耳迷走神经刺激,而且对其他抗抑郁治疗研究脑作用机理提供了新方法。”

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人脑活动数据的采集已成为可能。大量结构及功能影像研究证实,多种精神障碍患者均存在一定的脑结构和脑功能异常,其中尤以脑默认模式网络的变化备受关注。这一由楔前叶、内侧前额叶、内侧颞叶等脑区组成的网络,在脑处于静息状态时相互联系、维持健康代谢,在控制自身心理状态、监控外界环境、自传性记忆提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兵及学科带头人荣培晶指导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方继良、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精神科副教授孔健等人开展国际合作,对18例患者富集迷走神经的耳甲部进行刺激治疗,16例对照组则进行耳缘部刺激,每天治疗2次,每周5天,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接受脑功能磁共振的静息态扫描,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脑默认模式网络功能的连接存在异常改变。

科学家们采用国际通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症状,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差异。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在经历耳迷走神经刺激这种非损伤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脑默认网络中有的脑区功能连接强度减低、有的增高,这种功能连接的变化与汉密尔顿抑郁积分的减低或者说临床症状的改善十分相关。

“经耳迷走神经刺激产生了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脑默认网络的调节,可能是其疗效机制。此技术可能会成为抑郁症患者更加易于接受的新型疗法,值得未来推广应用。”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研究室主任、耶鲁纽黑文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博士评论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