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医院连续19年为革命老区捐资助学纪实

——爱心播撒红土地 真情永驻大别山

来源: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作者:杨子江责任编辑:胡骏
2016-05-15 09:57
医院每年举行捐资助学活动

被称为“红军故乡、将军摇篮”的金寨县,是红25军的故里。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缺少工业,没有良田,人们生活贫困,不少人负债累累,孩子上学都成了问题。扶贫、助学、送医、扶医……19年的坚守,改变的,是这片“红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一景一物;不变的,是第八一医院情系老区、服务老乡的朴素情怀。

教育是最好的扶贫,孩子是老区的明天

豫皖交界,群山闭锁。

1997年6月的一天,为配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医院组织部分党员第一次来到金寨。

在一户老农家里,大家目睹了这样一幕:两间泥坯房,三代同堂,一床旧铺盖,两双破草鞋,9岁小女孩光着上身。此情此景深深刺痛了这些从都市走来的医护人员,你50、我100,一个个抢着掏出身上的钱,让人到镇上买来几套新被、新衣和新鞋,送给他们一家。

而当大伙来到金寨第一中学,看到孩子们衣衫褴褛挤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上课,连一套像样的课桌椅都没有时,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10多万烈士长眠于金寨,老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可今天,老区的孩子却还生活在这样的贫困之中。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教育是最好的扶贫,孩子是老区的明天。”一回去,院党委便作出一项决定,在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为金寨一中的贫困孩子送去1万元“特殊党费”。

这1万元“特殊党费”,成为金寨一中建校史上第一笔教育基金的“酵母”,不仅让12名已辍学在家的孩子重返校园,而且还资助了22名家庭贫困学生。

这1万元“特殊党费”,也拉开了该院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序幕。从那以后,他们将每年7月1日定为“助学爱心日”,集中组织爱心捐款,所得款项存入“助学圆梦基金”账户;与受捐助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学习生活需求,及时解难帮困;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形式,先后与270多名贫困学生结对帮扶。

“没有老区人民,就没有老区;没有老区,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忘记就意味着忘本、就意味着背叛!”对于这番话,许多医护人员记忆犹新,那是院长陈太平在一次党课上说的,为的就是让大家饮水思源不忘本,能够自觉站在践行宗旨、强国兴军的高度来认识开展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扛在每个人肩上的一项政治任务,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该院党委领导先从自身做起,站一线、带好头,率先与8名贫困学生结成“1+1”助学对子,从初中一直资助到高中毕业。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分头深入金寨、盐城等革命老区实地考察,多次研究审议为老区发展服务、为群众解困服务活动的方案计划,明确细化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项目内容、标准要求等。

提起“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人们最难忘的恐怕就是那张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一双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殊不知,她也是该院开展老区扶贫工作的众多受益者之一。19年来,医院为金寨革命老区捐资累计50多万元,让1300多名面临辍学的贫困生重返校园,且大部分考上大学、走出山寨,其中10多名优秀学子还考取了清华、北大等名校。

支持帮助革命老区,帮就要帮在老区人民的心头上

扶贫怎么扶,帮困如何帮?

一直以来,这都是挂在该院党委“一班人”心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他们看来,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必须始终围绕精准想办法、出实招。帮就要帮在老区人民的心头上,帮就要帮在他们最关心、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上。

为了让扶贫工作精准发力,他们每年都定期走访老区的村镇、学校,了解地方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需求,同时就开展扶贫工作的基本考虑与地方进行沟通交流,根据最新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计划方案;为贫困户、贫困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座谈会、家庭随访等途径及时跟踪掌握其近况,确保一有困难随时发现、有效救助;开通救助热线、网上互助平台、设立扶贫求助信箱,进一步畅通情况收集的渠道。

以捐资助学为例,针对新时期群众新期盼,这些年来,医院不断拓展助学新举措,从单纯发放助学款发展到助学、助能、助志、助业的全程资助模式,由过去单一的经济救助向就业、心理、家庭等全方位帮扶转变,逐步趟开一条“结对帮困—子女助学—实习就业—家庭脱困”的新路。

家住金寨县古碑乡留坪村、现为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的张政,至今难忘数年前自己面临高考时的那几个不眠之夜。

当时,父亲、姐姐都在外打工,他们寄来的钱大多用在了为卧床在家的母亲看病上。尽管张政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经济的拮据和亲人的病痛还是让他萌生了退学念头。

就在这时,医院领导主动登门看望,不但送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把3000元钱助学金送到了他手中。得知张政想学医,院领导当即承诺:只要你能考上医学院,今后不管实习、还是就业,我们“八一”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千金一诺,让张政的心里涌起汩汩暖流,同时也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他不负众望,顺利考上衡阳医学院,毕业后又如愿来到第81医院实习进修。可谁也没想到,这期间家中又生变故:姐姐突患急症,需要立即手术住院治疗。数万元的治疗费用,再一次让这个入不敷出的家庭雪上加霜。危难时刻,又是部队医院伸出了援手,不仅让他把姐姐接到南京治疗,还免除了一切费用。

眼看分配在即,就在大家以为张政一定会选择留院工作时,他却找到了院领导,道出了埋在心中多年的话:“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雪中送炭伸出了援手。今后,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家乡父老,将这份爱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份爱在我们老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时代在变,扶贫的“发力点”也在变。这些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逐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该院凭借自身人才、技术等优势做好医疗扶贫工作,派选“精兵强将”组成专家医疗队,深入革命老区开展义务巡诊活动。与金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签订了《定点医疗机构协议书》,与金寨县人民医院、斑竹园乡和古碑乡卫生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通过开展专家义诊、手术示教、健康宣教、学科帮带、技术指导、人才帮教、资源互惠等帮扶工作,针对需求每年制定帮带计划,先后赠送急需药品、医疗设备价值150余万元,更加有力地促进老区人民医疗卫生建设发展,为老区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从捐资助学,到结对帮困,再到送医扶医……19年来,该医院扶贫的内涵一年比一年丰富、目标也一年比一年更精准。

扶贫必须“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项项到位、件件落实

在该院,还有一个特殊的仪式,那就是老区扶贫“爱心交接”。每当干部转业、战士退伍之际,医院都要举行这样的仪式,把资助对象一茬茬往下传。

不论送医扶医,还是“爱心交接”,这一切都是该院党委5任“班子”手握扶贫“接力棒”,19年如一日衔枚疾走、久久为功的生动写照。

“扶贫是一项长期工程,重在落实、贵在坚持。”该院仇汉青政委坦言,为了确保老区扶贫工作项项到位、件件落实,19年来,历任“班子”始终按照“群众所盼、地方所需、部队所能、军民协作、持续建设、有序推进、注重实效”的思路传承接力,不翻烧饼、不换频道,“一张蓝图干到底”。

无论哪一届“班子”,组建之初,都把扶贫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要求,做到每个支部有固定帮扶对象、每年有规定帮建任务,并通过主官亲自抓、小组成员分工抓、科室支部配合抓、军地协同合力抓,逐渐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感情只能管一时,机制才能管长远。”为了确保扶贫工作常长有效真落地,该院党委还先后制定出台了《拥政爱民若干规定》《捐资助学实施方案》《送医扶医工作规划》等法规,并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对扶贫工作情况进行讲评,按照帮建对象、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要素对账销账,一个不落交出“明白账”。

19年情暖老区,19年初心不改。一路走来,八一医院革命老区扶贫的步子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他们把党的关怀送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用真情撒满了那片广袤无垠的“红土地”。

为老区贫困学子献爱心
向革命老区金寨第一中学捐资助学
向革命老区金寨第一中学捐资助学
爱心助学共叙鱼水情
济困助学薪火相传
情暖老区初心不改
座谈了解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需求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