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医院王林辉团队重大发现:晚期肾癌靶向治疗有望“精准制导”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责任编辑:马依
2016-05-13 17:5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王林辉课题组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主任王红阳院士研究组合作,发现了一条介导肾癌靶向药物耐药形成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可作为预测靶向药物治疗疗效的分子标志物和逆转靶向药物耐药的干预靶点,使晚期肾癌患者接受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成为可能。

相关论文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肿瘤细胞》上发表

《健康报》进行了报道

《文汇报》进行了报道

肾癌靶向治疗的两大问题

目前肾癌一线靶向药物主要有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存活,“双管齐下”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药物应用于晚期肾癌治疗的十余年来,为患者带来的获益显而易见。但在临床实践中,靶向治疗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缺乏有效预测药物敏感性的标志物,无法预先判断某个患者对于靶向药物是否能够获益。

2、耐药现象频发,但目前缺乏有效逆转耐药的方法。

王林辉团队病例讨论中

发现标志物lncARSR

研究团队在肾癌组织和血浆中发现了一条新型的长链非编码RNA,并将其命名为lncARSR。

研究发现在不同肾癌患者体内lncARSR含量不同。lncARSR含量较低的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后效果较好,反之,lncARSR含量较高的患者疗效欠佳。

王林辉教授手术中

据此,研究组提出可将lncARSR作为预测肾癌患者舒尼替尼治疗疗效的组织学和血清学标志物。

找到耐药罪魁祸首

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和c-MET是lncARSR促使肾癌对舒尼替尼产生耐药的罪魁祸首,而使用靶向抑制AXL和c-MET的小分子药物,可恢复耐药性肾癌对舒尼替尼的敏感性,可作为逆转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的治疗新策略,并且这种设想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印证。

研究成果将如何影响临床

在不久的将来,晚期肾癌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前,在门诊抽血化验就能预先评估靶向药物治疗是否有效,这将大大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提高患者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王林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肾癌专病诊疗中心负责人。

以泌尿系疾病微创治疗、肾癌综合诊治为特色,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大型医疗机构进行大会手术演示。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特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