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内容
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恶性生物特性导致浸润性生长,生存期短、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是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
《脑胶质瘤恶性生物特性和系统诊治研究》从胶质瘤高危易感人群基因特征、生物代谢异常活化机制、精准手术策略、个体化辅助治疗及复发后诊治等五大方面入手,建立系统性规范化个体化综合诊疗体系并研究其恶性生物学特性,提出胶质瘤精准干预的思路。
1
课题组从1600例胶质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样配对发现5、11、20号染色体3区域中存在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基因座,对13个中国人群患病风险位点进行精细定位;首次开展中国人群大规模胶质瘤GWAS研究,为早期筛查胶质瘤高危人群、早期监控和积极干预提供了依据。
临床上,通过规范化诊治胶质瘤2320例,查新证实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等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建立复发胶质瘤大数据库,大规模辅助化疗研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填补流行病学数据空白。
聚焦胶质瘤生物代谢特性发现氨基酸、糖、脂代谢,线粒体功能、蛋白合成降解等均有显著变化。提出从不同关键节点、多角度多层次对肿瘤进行堵截的干预策略。
2
在863项目等资助下,通过多类型高通量芯片发现了与恶性增殖、放化疗敏感及预后相关的30条基因(6条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研究其功能。利用现有报道最大样本量组织芯片(317例)发现与预后不良的分子靶标,用于评估患者预后,初步建立分子病理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体系。
在《Carcinogenesis》《Neoplasia》《Neuro-oncology》等发表115篇文章,SCI收录59篇,总IF 248.807 分,13篇>5分;被Science、Cell、CA等他引1201次,单篇最高161次,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成果原创性强,有临床实用前景。
3
课题组主办10届全国研习班,培训医师1000余人次,培养博士31名,硕士11 名。
参与制定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与哈佛大学等多家神经外科中心开展合作,在北京天坛医院、西南医院等30余家大医院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