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幅这样的画境:视觉-空间画板
视觉-空间画板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是指临时储存尚待处理的视觉信息。假如我们听到“狮子”这个单词,在你脑海里就会立刻迸现出一个相关的画面。这并不是一个平铺、静态的图像,而是一个近似于3D的模型:你可以任意放大图像看到狮子的牙齿、鬃毛,甚至还可以在空间旋转。这种在大脑里展现出来的“狮子”是由画板创造出来的,通过这种视觉组件的加盟,可极大地强化我们的工作记忆。但是,类似于“摘要、抽象”这类的词语,很难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具体的图像,所以大脑的短期记忆也就很难hold住。
然而,画板的功能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在手眼协调运动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脑外伤的伤员就证明了这个观点。这些病人能轻松愉快地识别摆在面前的任何物体,但是要求他们拿起这些物体时,却把手伸向了错误的方向。在一个士兵面前摆放了一个汤碗和一个勺子,如果想把这两个物件放到一起,这个简单的动作让他纠结、犹豫、难以顺利完成。衡量视觉和身体位置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问题,也就是说大脑的损伤造成了这两种能力的分崩离散。
认知神经科学家通过心理旋转运动测试一个人的画板能力。在被试者面前展示一个三维结构的图像,然后将其旋转至不同位置,让被试者挑选出类似的图形。目的就是要被试者挑出与原始三维图像一致的图形。为了找到正确答案,被试者必须在大脑里不停地旋转每一个画面,以找到哪个才是最匹配的。在这个测试任务中,大脑的枕叶负责生成“内在图像”,而顶叶则操纵着“空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