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烈士陵园,第175医院官兵一扫就是46载

来源:解放军第175医院作者:黎斌 张咏华责任编辑:马依
2016-04-16 11:23

漳州市区有两个烈士陵园,一个是人们熟知的位于丹霞山顶的漳州烈士陵园,另一个很多人不知道,它位于芗城区岱山村,名叫东南烈士陵园,陵园内安葬408名烈士,其中有著名烈士安业民。

说起东南烈士陵园,那就不得不提及第94医院和第175医院。1951年,根据中央军委及福建省原军区关于加强沿海防御作战后勤保障的指示,决定在福建漳州洋筠岭地区新建一所医院。1953年,第十四野战医院奉命调入新建医院,目的是负责收治沿海地区部队伤病员。漳州市人民政府划拨顶岱山(现为岱山村)一块荒地给医院作为坟地,用来处理已故伤病员后事。1954年,第十四野战医院改番号为第94医院。1970年,根据原福州军区命令部队医院进行调防,第175医院从第94医院手中接管烈士陵园至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支持漳州地方经济建设,经漳州市政府与第175医院商定,并请示部队上级部门同意,决定将安业民在内的408名烈士于原址集中安葬,1995年4月建成后取名为东南烈士陵园。1998年,为便于统一管理,第175医院将东南烈士陵园移交漳州民政局管理,但每年清明节,医院官兵都前去扫墓,已持续46年。

相关阅读

安业民烈士

安业民烈士家住辽宁开原县四寨子村,1938年出生,1957年入伍到旅顺海军一个海岸炮兵连当战士。1958年,盘踞在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不断向大陆军事阵地和海面打炮,危及军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安业民所在部队来到福建前线,作为一名火炮瞄准手,安业民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对金门岛上所有的军事设施了如指掌。当年8月23日,在炮击金门战斗(史称“八二三”炮战)中,一颗炮弹在炮位上空爆炸,弹片击中火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严重威胁火炮和整个阵地的安全。危急时刻,安业民不顾个人安危,迅速把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烧着他的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臂,可他全然不顾,以坚强的意志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由于全身烧伤达百分之七十,他一度陷入昏迷。苏醒后,他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地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党军阵地发射炮弹,顽强战斗,直至炮战结束。由于伤势重,安业民被转送至当时驻防在漳州的第94医院治疗。后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安业民于1958年9月9日牺牲,年仅21岁。

朱德总司令为安业民烈士亲笔写了“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的题词,彭德怀元帅评价安业民“对共产主义真诚信仰,对祖国人民无限热情,是共青团的好团员,是解放军的好战士,是全国青年的好榜样”。1959年3月16日,根据烈士生前的意愿,海军党委追认安业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安业民“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他的英雄形象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他的事迹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为纪念安业民,他生前所在部队,点名时都要呼唤安业民的名字,并建有安业民烈士纪念馆,他的家乡四寨子村改名为业民村,乡改名为业民乡。福建人民为永远纪念这位英雄,在厦门、晋江等地建立了安业民烈士纪念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