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生素当心九大误区
■ 明文
近日,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肖永红和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抗感染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汪复教授,对国人使用抗生素的常见误区进行了纠正。
误区1:抗生素就是消炎药。抗菌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也称为抗生素,如各种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由于很多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因此有人将可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称为消炎药。而实际上,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药。
肖永红指出,抗菌药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细菌、真菌等起效。消炎药直接作用于炎症,临床所说消炎药指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此外,人体存在大量正常菌群,若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会抑制和杀灭它们,造成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另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局部软组织瘀血、红肿、 疼痛,过敏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不宜用抗菌药治疗。
误区2:抗生素越“高级”越好。不少患者觉得抗生素越“高级”越好,其实是一种误区。肖永红介绍,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和优势劣势。所谓“高级”,一般是针对抗生素新旧和价格而言,并非指对某种感染更有效。选用抗生素,需要因病、因人选择,对症下药。如老牌药红霉素,价格便宜,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有较好疗效,而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对这类病无效。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易引起耐药,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
误区3:吃抗生素可预防感染。很多人腹泻、手上出现小伤口时,会自行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肖永红强调,实际上,抗生素预防感染只能在特定情况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如做结肠和直肠手术前可使用等。若在没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动不动就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反而会引起细菌耐药和体内菌群紊乱,增大感染风险。此外,出现轻微感染如皮肤表面的小疖肿等,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正常,均能自行痊愈,也无须使用抗生素。
误区4:一种抗生素不行马上换另一种。某些情况下,抗生素可能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会起效。肖永红建议,如果疗效不明显,应先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此外,抗生素效果还受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影响,患者只要遵医嘱加以调整,一般都能提高疗效。反之,患者自行要求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更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
误区5:抗生素种类越多越有效。有人认为同时多用几种抗生素,可防止细菌漏网。肖永红提醒,其实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造成细菌耐药。有研究证明,同时使用药物种类越多,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就越大。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加使用抗生素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