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来天气温差犹如“过山车”的折腾下,很多哮喘老病号都“中招”了,支气管哮喘复发,咳、咳、咳,咳得全身发抖,气喘如牛,弄得自己心烦意乱,春天是哮喘的高发季节,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
警惕:咳嗽、喘息、胸闷
哮喘在民间俗称“气喘病”或“吼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患病率每十年上升50%。目前,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约计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估计也达到2000多万人,而且防控形势并不理想,能够完全控制哮喘病的患者估计只有不到3%。
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屋螨、大气污染、吸烟、呼吸道病毒感染、围生期胎儿的环境、 剧烈运动、气候转变等,均是常见的发病因素。同时,阿司匹林和一些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是药物所致哮喘的主要原因。最近冷暖空气频繁交替,各种花粉、霉菌刺激,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哮喘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
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或胸闷为特征,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该病症状的特点是可逆性,即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当然,少部分不缓解而呈持续状态。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不少患者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规律,每天凌晨2-6时发作或加重,一般好发于春夏交接时或冬天,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非典型哮喘病人,这类病人常常发作时唯一的症状仅是咳嗽,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唯一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哮喘主要通过血液常规、痰液、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X线、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等检查。由于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哮喘特有,所以,在建立诊断的同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例如心源性哮喘、支气管肺癌、气管内膜病变、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疾病,要注意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