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罗治文,解放军第306医院,消化内科。对外联络中心左天宇,吕洪财整理。
酒精的代谢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吸收快且完全。空腹饮酒时,15分钟吸收50%左右,半小时吸收60%~90%,2~3小时吸收100%。吸收后的乙醇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其余90%经由肝脏代谢。乙醇首先被氧化成乙醛,脱氢后转化为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酒精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酒精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1)消化道疾病: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征、食管炎、酒精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腹泻、消化道肿瘤等;(2)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3)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等。
急性酒精中毒
俗称醉酒,过量饮酒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通常,急性酒精中毒发病比较急,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很容易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1)兴奋期:病人出现头昏、乏力、自控力丧失,自感欣快、言语增多,有时粗鲁无礼,易感情用事,颜面潮红或苍白,呼出气带酒味。(2)共济失调期:患者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语无伦次,眼球震颤、躁动、复视。(3)昏迷期:患者沉睡,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昏迷、心跳加快、二便失禁,因呼吸衰竭死亡;因咽部反射减弱,饱餐后呕吐,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也有继发腔隙性脑梗塞和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肌痛、触痛、肌肿胀、肌无力等),酒精因抑制糖原异生,使肝糖原明显下降,引起低血糖、可加重昏迷。
治疗:(1)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要观察呕吐物的量和性状,分辨有无胃黏膜损伤情况,特别是饮红酒的要注意鉴别。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特别是有外伤史的患者,要加强意识,瞳孔的观察,必要时行颅脑CT检查。(2)洗胃饮酒后半小时左右已经入肠或病人已经呕吐,无意义;酒精急性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加重出血、甚至穿孔。(3)药物治疗促醒:采用纳洛酮静脉注射,纳洛酮催醒是公认有效的治疗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轻者可给予纳洛酮0.4~0.8 mg静脉注射1次,严重者0.4 mg每30 min 1次静脉注射,用量可达2.0~4.0 mg,直至患者清醒为止;保肝、补液、利尿;止吐、止痉:胃复安、抽搐或兴奋躁动者安定10 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抑酸:采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合并脑出血,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滴。最后,应注意保暖。饮酒后全身血管扩张,重症患者可全身湿冷,因此要注意保暖,以保持全身体温。
酒精性胃炎
大量的高度数白酒在胃内很快吸收后,直接损伤胃粘膜的上皮细胞,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作用;酒精也可对黏膜下的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即所谓“酒精性急性胃炎”。
临床表现:多为急性炎症,有上腹痛、腹胀、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部分病人也能转为慢性胃炎。
发病机制:发生机理目前仍以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衡学说。一般认为乙醇(酒精)是胃黏膜的急性坏死物质,能引起胃黏膜损伤,使胃的防御功能受损,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治疗:(1)避免过量饮酒。(2)积极抑制胃酸、保护黏膜屏障。使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思密达及铝碳酸镁等,这类药物能覆盖于胃黏膜表面,形成一保护层,并暂时中和胃酸,促进糜烂、溃疡的黏膜修复。(3)对症控制症状。如有异物感,可加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如果合并出血则加止血措施。(4)除了药物治疗外,要注意饮食调节。应少食多餐,戒酒,茶叶、咖啡也不宜多饮;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避免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酒精性肝病
易感因素:饮酒习惯、营养状态、性别、感染、遗传和基因。
发病机制:(1)肝细胞代谢紊乱:乙醛与肝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结合,引起肝代谢障碍。影响线粒体功能,抑制氧化磷酸化及脂肪酸氧化。肝内甘油三酯堆积。影响微管功能,微管蛋白分泌减少,致脂质沉积。自由基产生过多,膜脂质过氧化损害。肝星状细胞活化,胶原合成增加,促进肝纤维化。(2)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乙醇通过细胞色素P450 CYP2E1在铁参与下的氧化作用,产生过多的氧化应激产物,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细胞膜功能。
长期酗酒者,肝内还原性谷胱甘肽明显减少,抗氧化活性减弱。(3)免疫和炎症损伤。乙醇代谢产物和肝细胞蛋白或小分子,触发自身免疫反应。肝炎症和内毒素血症激活枯否氏细胞,促进大量炎症和纤维化细胞因子的释放。(4)两次打击(two-hits)学说。初次打击指不同病因通过增加氧化应激、脂肪酸氧化障碍形成脂肪肝。二次打击指脂肪肝发生后,脂质过氧化反应进一步导致脂肪肝发生炎症、坏死、纤维化。
治疗:
(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主要措施,其他治疗措施都应以戒酒为基础。戒酒过程中应注意戒断综合征的发生。
(2)在戒酒的基础上应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K及叶酸。
(3)糖皮质类固醇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重症酒精性肝炎或者发生肝性脑病患者可每日静脉应用甲泼尼龙(32 mg)或口服泼尼松龙(40 mg)治疗,疗程4周,然后在2~4周内逐渐减量;美他多辛(欣立得)可加速酒精从血清中清除,有助于改善酒精中毒症状和行为异常;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还原性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及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4)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常伴有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应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对现有多个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或方剂(红花清肝十三丸、强肝胶囊、左旋卡尼丁、鳖甲软肝片等),今后应根据循证医学原理,按照新药临床研究规范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并重视肝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客观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5)积极处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细胞肝癌等)。
(6)严重酒精性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可考虑肝移植,要求患者肝移植前戒酒3~6个月,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和其他病因接受肝移植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