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谈“天然”药物在偏头痛中的应用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白小军 刘文鹏 顾建文 史铁钧责任编辑:胡骏
2015-10-09 08:07

作者简介:白小军,刘文鹏,顾建文,史铁钧,解放军第306医院神经外科。

偏头痛是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目前已有多种药物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及预防,如曲普坦类、麦角胺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由于偏头痛的类型多样,其发病机制未明,传统药物的疗效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其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随之而来的药物依赖亦让人担忧。除此之外,对于药物选用受到各种人群的限制,如老人、儿童、孕妇,寻求更“天然”的药物显得更为重要。已用于偏头痛防治的“天然”药物主要可分为草本植物、矿物质、维生素、脂类、蛋白质类。

草本植物

中草药治疗头痛在我国历史悠久,但主要采用的是对症方药,而非单药治疗,国内尚缺乏对单一植物成分治疗偏头疼的有力证据。国外治疗偏头痛亦有使用草本植物的先例,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蜂斗菜、小白菊及银杏的相应提取物。

1、蜂斗菜,蜂斗叶植物用于头痛的治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该植物叶、根茎中含有佛术烷型倍半萜,主要为蜂斗菜素和异蜂斗菜素,已知这两种化合物具解痉、止痛、抗炎(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作用,但该植物叶、根茎中含有具肝毒性和致癌性的吡咯双烷类生物碱,故多使用蜂斗叶植物的标准提取物。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如呃逆,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依年龄给予每天50~150mg蜂斗菜后,绝大多数患儿症状得到改善,但另一项类似研究认为短期内(8周内)蜂斗菜不优于安慰剂组,但长期随访(治疗后6个月)提示蜂斗菜对症状有改善。故考虑蜂斗菜的使用需较长的疗程才能起效。针对孕妇的安全用药尚缺乏相关证据。2012年的循证指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辅助治疗预防成人发作性偏头痛》中认为蜂斗菜对偏头痛预防治疗有效,并作为A级推荐应用于偏头痛患者,以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

2、小白菊菊蒿类植物中的小白菊是一种有名的用于偏头痛预防治疗的中草药,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可能与其叶中所含的小白菊内酯有关。小白菊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白细胞及血小板中血清素释放。近30年间关于小白菊的疗效争论不休,一项分析认为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小白菊在偏头痛治疗中比安慰剂更有效。小白菊治疗矛盾的结论可能与小白菊内酯提取物的多效性及提取方法有关。在一种新型、稳定的小白菊提取物MIG-99提取成功后,一项147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剂量反应(0.28、6.25、18.75mg,1天3次)对照研究显示:MIG-99对偏头痛的治疗较安慰剂组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亦未观察到剂量与疗效的关系,仅在预试验中观察到6.25mg(1天3次)有效。MIG_9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差异,但随后关于6.25mg(1天3次)使用剂量的进一步研究提示:MIG-99较安慰剂组有效且疗效显著。目前仍需更多的研究证实MIG-99的作用。小白菊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故不能用于治疗孕妇偏头痛,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及过敏反应。在最新的循证指南中小白菊是偏头痛预防的B级推荐,认为其对偏头痛预防可能有效。

另有研究表明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每日2次使用小白菊(300mg)加白柳(300mg)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后,其头痛发作频率、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3、银杏,银杏中含有的银杏苦内酯,对钙通道具有调节作用并能清除自由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盐的代谢、降低脑中抗血小板活性物质的水平。一项针对儿童无先兆偏头痛的研究表明每日予含80mg银杏苦内酯制剂口服6个月后患儿的头痛发作频率、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试验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成人应用银杏苦内酯的疗效尚缺乏相关证据。我国关于银杏叶提取物(银杏达莫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苷)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其对儿童及成人偏头痛有明显疗效。

矿物质

镁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镁的缺乏与皮层扩散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有关,其浓度也对血清素受体、NO的合成与释放、炎症介质等各种与偏头痛相关的受体及介质产生影响。一项关于270名妇女的研究表明,镁的浓度降低在月经相关性偏头痛的妇女中更为普遍,而偏头痛发作期镁在血清、血浆、细胞内的浓度是否降低存在争议,但有研究表明在成人及儿童偏头痛患者中,发作期红细胞中镁的浓度有所降低,这或许可作为判断患者是否缺乏镁的标准。镁剂的治疗主要分为口服及静脉注射两种补给方法。两项关于经期偏头痛妇女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每日镁剂口服,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均较安慰剂有明显改善,但也有类似研究显示镁剂对偏头痛治疗的阴性结果,可能与研究者采用了吸收率较低的镁剂有关(在治疗组中有半数患者存在腹泻症状)。国内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认为,丙戊酸镁的疗效同国外众多丙戊酸盐的临床试验结论基本一致,但总有效率高于国外样本量相近的丙戊酸钠药物试验指标,可能与镁剂有关。口服镁剂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镁剂主要在肾脏代谢,故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产生高镁中毒。镁中毒主要影响肌肉收缩,可致心衰、呼吸麻痹及死亡。对于静脉注射镁剂用于急性偏头痛的治疗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临床症状与镁浓度关系密切,随后的研究证实对低浓度镁的患者注射1g硫酸镁后可迅速缓解头痛症状。另一项含30例中重度偏头痛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且在24h内治疗组无偏头痛再次发作。我国的类似研究结论一致。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期面色潮红、面颈部烧灼感,但未影响患者的继续参与治疗。有2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急诊情况下镁剂在终止发作的作用并不优于安慰剂。镁剂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有广泛使用,故镁剂在孕妇的使用中无特殊毒性忧虑。欧洲神经病学联盟认为口服给药可作为孕期妇女的偏头痛预防用药。在循证指南中,镁剂已作为成人发作性偏头痛的B级推荐用药。

维生素

核黄素:核黄素(维生素B2)为人体内黄酶类辅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可提高脑细胞线粒体的能量潜能,但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尚不明确。欧洲曾报道大剂量核黄素有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最新的循证指南认为核黄素对预防成人发作性偏头痛可能有效,并作为B级推荐。我国的一项关于152例偏头痛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予偏头痛患者100mg,1天2次共4周治疗后能显著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其不良反应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未经特殊处理后可自行好转。目前尚缺乏大剂量核黄素对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

脂 类

ω-3:EPA是属于ω-3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少量研究表明在饮食中添加EPA可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其作用原理可能与降低前列腺素及血清素水平有关。目前尚无EPA的每日推荐剂量,但每日600mg(分3次服用)的EPA可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深海鱼类,如鲑鱼、金枪鱼、马鲛鱼、鲱鱼,富含EPA,但糖尿病患者及中风高危人群及有出血倾向的人群不建议服用。一项针对儿童反复发作性偏头痛的交叉试验研究显示,每日予2粒ω-3胶囊(含EPA 378mg)2个月后有效。另一项随机试验评估了ω-3(3g,每天2次)与安慰剂的疗效,在研究的最后4周(第4个月),二者的头痛平均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总的发作次数较少,此试验有较强的安慰剂效应,故仍需更多相关研究。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国内尚缺乏类似研究。

蛋白质类

辅酶Q10:CoQ10存在于细胞膜上,在电子传递及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一项随机双盲试验表明,予3×100mg/d治疗4个月后较安慰剂在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中明显有效。另有研究表明,在偏头痛的儿童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CoQ10缺乏,液态制剂补充后头痛的相关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在孕妇治疗中,CoQ10可能降低头痛的分级,但若将其作为孕期偏头痛的主要预防治疗药予物的相关证据较少。

展 望

头痛的发生机制不明,天然植物的某些成分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而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可能影响头痛的发生,补充后头痛症状有所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待发现。“天然”药物在头痛的防治中有其独特的一面,但需更多的相关研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