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总医院:血压降到120mmHg,真能救命吗?

来源:空军总医院作者:

张志华 田利源

责任编辑:胡骏
2015-09-24 08:18

SPINT研究报道:

“SPRINT研究”报道一出,便在高血压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SPRINT研究”把9300余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年龄≥50岁,研究中将一组患者血压降低至120mmHg,而另一组降至140mmHg,该研究认为降血压至120mmHg优于降至140mmHg,可以明显降低心脏病的死亡率,即血压降到120mmHg可以“救命”。消息一出,众说纷纭,高血压治疗目标是否要降低呢,高血压诊断标准要随之改变吗?

权威解读

空军总医院高血压专病门诊的王新宴主任认为对SPRINT研究初步结果要具体分析,现将其解读和点评汇总如下:

1、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完全是线性关系,不是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障我们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液供应所必需的生理指标,值得我们关注。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但只是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压与心血管风险血压并非完全线性关系,高于140/90mmHg的人群中有些人的心血管风险并不高,而血压过低,心血管风险反而会升高,尤其是对老年人,血压过低会影响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头晕、跌倒等,所以对65岁以上的人群降压目标应有所放宽,150/90mmHg比较合理。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评价降压治疗好坏的标准是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否降低,而不是比谁的血压更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一定要因人而异。

2、降压至120mmHg的获益也许不是降压本身带来的,需要辨证地看

SPRINT研究中降压至120mmHg的受试者其结果要比140mmHg的好,但这种获益可能并不是由于血压降得更低引起的,可能是药物其它方面的作用引起的,由于研究数据还没有公布,目前不好解读,但要把血压降低至120mmHg就意味着吃更多的药,而很多老年慢性病患者本身已经服用了不少药物,多种药物会在体内产生相互作用,有时药物的副作用会抵消其获益。用药一定要针对每个人的病情和服药情况综合考虑,慎重而科学地用药。

3、如果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降为120/80mmHg,超70%的人将不再健康,这样的标准肯定不对。

现行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40/90mmHg,以此为标准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30%。如果血压120/80mmHg才算正常,那么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超过70%,也就是说6-7亿中国人将被诊断为高血压而需要吃药。如果一个疾病的诊断标准将大多数人都定义为有病,只能说是诊断标准“有病”。

“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隶属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目前致力于适度医疗和医学数据的正确解读研究,倡导个体数据既和大众横向比,又和自己纵向比,反对过度诊疗与诊疗不足,为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目标的科学制定提供大数据的支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