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入秋谨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顾颖责任编辑:胡骏
2015-09-16 08:29

作者简介:顾颖,副主任护师,解放军第306医院疾控科,全军医学防疫防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护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会员。

再过几天,就到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和“国庆节”了,到时候大家阖家团圆,聚餐旅游。但是伴随着瓜果甜、蟹儿黄的美食美味以及天气的转凉,秋季腹泻等消化道传染病也会随之而来。其中,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就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也常引起暴发流行。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一定要注意防控。

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也是食源性胃肠炎暴发的最主要病原体。196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诺沃克(Norwalk)发生了流行性肠胃炎,科学家从患者的粪便里检出一种病毒,被称为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1972年,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形态呈小型、圆状,被认为是小圆结构病毒(SRSV)的一种。这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小圆结构病毒有2种,即类诺沃克病毒和类札幌病毒。200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第12届国际病毒学会议上,按发现地点分别被正式命名为“诺如病毒”(Norovirus)和“札幌病毒”(Sapovirus)。诺如病毒又按遗传基因分为基因群Ⅰ和基因群Ⅱ。中文命名方面,大陆、香港和台湾均将之译为“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的生物学基本特征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一组无包膜单链RNA病毒。根据VP1蛋白结构,诺如病毒至少可分为7组GI-GVII,其中GI,GII,GIV可感染人类(人诺如病毒)。自2001年,GII-4型成为全球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主要毒株。诺如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每隔2-4年将出现新变异株,导致其基因多样性。诺如病毒对环境具有较高的抵抗力,能耐受10 ppm浓度的氯和6-60摄氏度的温度,在地下水中其传染性至少维持61天,3年后仍可从地下水中检测出病毒RNA。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患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腹泻(非血样)、呕吐、恶心、腹部痉挛性疼痛,部分患者仅有呕吐或腹泻。诺如病毒感染可能还伴有低烧和身体疼痛。症状通常持续1~3天后康复,但儿童、老人及免疫缺陷病人的病程可能会持续4~6天。儿童呕吐为主,是此病的特点,而成人则以腹泻较突出。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多呈自限性,恢复后无后遗症,预后较好,少有死亡病例。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实验室检查便常规多无异常,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发病后24~48小时大便做免疫电镜检查,可见病毒颗粒。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

目前认为,人是人诺如病毒的唯一宿主。诺如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传播: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吸入粪便气溶胶和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进行传播。典型的食源性传播是食物被诺如病毒感染的厨工在备餐和提供餐饮服务中污染,也可出现食物在物流和分发过程中被人类排泄物所污染。饮用水包括桶装水和井水都可作为诺如病毒传播的载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