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今年36岁,已经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10岁儿子。因为觉得一个孩子比较孤单,夫妻俩又符合二孩政策。李女士在去年底再次怀孕,现在已经7个月了。然而,7个月间,体重却增加了24斤。
在怀孕6个月到医院做常规孕期检查时,医生告诉李女士血糖有点高,需要适当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使血糖恢复正常。因为如果孕妈妈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过多的血糖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许多不良后果,如巨大儿(出生后体重超过8斤)、难产、宫内呼吸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李女士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开始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每顿饭后都出去活动半小时。
半个月后,李女士去医院复诊,复查了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但检查结果并不理想,血糖虽有轻度下降,但仍高于妊娠期正常妇女的血糖水平,而且尿液的检查还出现了尿酮体。这怎么办?李女士有些慌神了。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内分泌科李彤寰主任耐心地为李女士解释了她的情况。首先,妊娠期因其特殊生理情况,如肾血流量增加,体内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等原因,正常孕妇的整体血糖偏低,要远远低于非孕期血糖值,例如,非孕期时,只有当我们的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时,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时,才诊断为糖尿病。而孕期24-28周时,当空腹血糖超过5.1毫摩尔/升,餐后超过8.5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李女士在孕24周进行葡萄糖筛查时,空腹达到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达到10毫摩尔/升,明确为妊娠期糖尿病,必须进行血糖管理。
那么,血糖控制到什么水平,才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后果呢?李彤寰介绍,根据2014年我国最新的妊娠糖尿病指南,当空腹血糖小于5.3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小于6.7毫摩尔/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李主任介绍,一般情况下,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80%-90%通过饮食及运动管理可以使血糖达标。但李女士经过半个月的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达不到标准,而且她的尿液检查中还出现了酮体。酮体的产生意味着体内的脂肪被过度消耗。当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主食不能满足机体能量代谢的需要时,我们身体自我保护机制启动,会主动分解脂肪来产生热量以满足机体能量供给,大量脂肪分解就会产生酮体。李女士已经产生了酮体,说明她的主食量不能再少了,否则一方面,肚子里的宝宝就会营养不良;另一方面,体内过多的酮体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李主任解释说,如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进食、运动1周后,血糖仍不能达到标准,根据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指南,就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对于非孕期的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有很多选择,可对于糖妈妈们,只有一种选择,即胰岛素。由于胰岛素不透过胎盘,对胎儿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因此,胰岛素也是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唯一认可的用来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药物。
虽然李女士的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她还有一个疑问,她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在怀孕以前也没有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呢?李主任解释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高热量的摄入、久坐、运动减少等,不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增多,孕妇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已经接近10%,而且更青睐高龄产妇、孕前超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妈妈们。
因此,李主任在这里也提醒准备要二胎的准妈妈们,尤其是年龄超过35岁、超重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准妈妈们,建议做好孕前准备,如监测血糖,控制体重。怀孕后,在医生指导下,要合理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不能盲目地进补,做好饮食合理搭配;孕24-28周要进行常规的葡萄糖筛查,一旦发现血糖增高,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