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会议室。
“为民祛病博士团,妙手仁心百姓传”——一面鲜红锦旗,悬挂在会议室中央;两行烫金大字,在众人眼中熠熠生辉。
刚返校的第二军医大学第16批医疗服务博士团,在这里召开赴海南文昌医疗帮扶实践总结会。望着刚捧回的这面锦旗,9名中青年医学博士由衷感慨:自己双脚踏过的基层热土,是比校园更广袤、更丰富的大课堂!
16年来,通过深入边远艰苦地区,第二军医大学的一批又一批博士团成员们,受到崇德向善的滋养和震撼心灵的教育。
从基层淘出研究课题
2004年8月10日,云南鲁甸。
在当地医疗帮扶结束的博士团刚要返程,一场里氏5.6级的地震突袭而来。看到地震造成伤者众多,博士团毅然推迟返程转入抗震救灾。
他们启动野战医疗救援机制,将现场划分为颅脑外伤、胸腹外伤、四肢创伤和危重伤4个病区,将医护人员分为5个小组,使送来的272名伤员全部得到及时施救。灾情平稳后,博士团总结了救治经验,又牵头为鲁甸县人民医院修订了《突发灾情伤员救治预案》。
在回校后召开的实践报告会上,9名参与抗震救灾的博士团成员深有感触:地震救治的“实战”经历,是一次对所学战场救护技能的直接考验,通过这次“前线”磨砺,对于“卫勤分组指挥”“战时伤员处理”等课题,产生了新思路和新启迪。
2015年元旦,为抢救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伤员,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志农坚持60个小时不眠不休,奋力将3名重伤者从死亡线拉回,他直言:“博士团当年的精神洗礼,给了我今天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15年前,王志农随博士团来到拉萨,在海拔4000米、氧浓度极低的恶劣条件下,他创造了数例起死回生:为先天动脉瓣畸形的男孩邓志康实施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为肺叶包囊虫病的藏族女童洛曲做了根治手术……他先后成功完成80余例复杂心脏手术,填补了15项国际国内心血管外科空白。
第二军医大学政委陈锦华说,学校始终坚持用好用活社会大课堂,通过博士团这个平台有效拓宽实践空间。还通过进“少数民族地区”加深对社情民情的理解,进“边区”增强对贫困群众的感情,进“老区”接受光荣传统和奋斗精神教育,进“营区”升华对军人职责使命的认识,在实践中升华了学员们爱党保国立业的信念。
质朴百姓带来最难忘的教育课
一次跟团行,一生受熏陶。
今年赴海南文昌博士团团长、中医博士周爽,在当地耐心用4个疗程的针灸理疗,治愈了一位腰腿疼患者。返程前,患者捧来自家做的一大袋子榴莲酥和椰蓉饼,硬是要她收下。周爽坦言,这份淳朴的医患真情,触动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同样被百姓鱼水深情所融化的,还有妇产科博士石晓敏。10年前,她随博士团深入云南鲁甸水磨乡。一位患子宫肌瘤的妇女家境贫困,石晓敏成功为她实施手术并垫支了医药费。
博士团离开时,这名患者的丈夫冒雨相送了15公里泥泞山路,捧着6个捂得热腾腾的鸡蛋,硬是塞给石晓敏。望着这个质朴的莽原汉子,石晓敏不禁落泪。后来,她又多次报名参加各支下基层医疗队,倾情服务边远艰苦地区。
长海医院眼科主任、博士团成员桑延智,对当年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两句“热呵卖特(感谢)”无法忘怀。寡居的阿依提拉患白内障5年,性格固执、不愿求医,经桑延智上门耐心劝导才接受手术。当重见光明时,老人非要拿出自己的镯子来感谢,激动地喃喃自语:“热呵卖特,博士团!热呵卖特,解放军!”
博士团成为最重要的育人平台
作为身边的楷模,博士团“零距离”影响和鼓舞了一批批第二军医大学学子。
去年,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曾勇救落水群众的学员王苏豫,第一时间递交了支边申请书:“博士团的一段段故事让我‘着了魔’,老少边穷地区再苦也挡不住我们的脚步!”今年6月,已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部队医院工作一年的王苏豫,又专程回校为毕业学子做支边教育。
据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王连锁介绍,16年来,博士团始终发挥实践育人的“转化器”作用,塑造了一大批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
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博士团成员曲乐丰,目前已成长为国际知名的中青年血管外科专家,在国际上首创了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支架移植物“解剖固定”的新概念,为提高国内血管外科技术水平做出了特殊贡献;
赴青海海北博士团成员杜奕奇,在国内肠胃疾病研究领域独辟蹊径,牵头在全国率先开展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
据了解,在16批博士团成员中,先后有43人获得6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2人晋升高级职称、30人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