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正确应对意外受伤 给宝宝安全童年

来源:中国医药报作者:吴志 李政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5-06-29 11:09

漫画/赵乃育

日前,5岁的福州男孩小斌斌在家玩耍时,不小心从二楼平台掉下,造成手腕、鼻骨和骨盆等多处骨折。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在中国,意外跌落是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占比36%。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二三百万名儿童因摔伤到医院接受治疗,且多为4岁以下幼儿。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提醒,家长应为孩子营造“安全童年”,让孩子远离摔伤及其他意外伤害;一旦发生意外摔伤,应冷静判断,迅速对应处理,必要时及时送医。

打造“安全屋” 家是“安全家”

“看似温暖安全的家,其实并不安全”。临床上,50%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首先发生在家中,其次才是在学校、幼儿园、街道和公路上。这些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软骨脆弱,一旦摔伤极易造成骨折。家长一定要照顾好孩子,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孩子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差,摔、擦伤是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因此,任榕娜提醒,家中窗口、走道均应有防止跌落的设置。若家中有楼梯,楼梯口应设有栅栏门;阳台或楼梯的栏杆间隙宽度要比孩子的头围小,可避免孩子任意穿过,最好避免孩子在这些地方独处;尽量买圆钝角家具。若家具有棱角,要用软物包起来以防碰撞;刀、暖壶、热水杯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饮水机里的热水温度较高,不要让孩子自己去接水。

1岁以下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室内,地板最好铺上泡沫塑料垫,防止孩子从床上掉下来摔伤。孩子1岁以后开始攀高,甚至会踩着椅子、箱子去拿高处的东西,但其平衡能力很差,容易摔倒,家长要特别注意。住楼房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在窗台上玩,窗台下不要放桌子、凳子或梯子,防止孩子攀爬到窗台上。阳台最好封闭,且不要堆放杂物,防止孩子从杂物上攀爬发生坠楼事件。

在家中要经常保持过道上不堆放杂物,及时擦干地面的水;教孩子玩后及时整理收纳玩具,以防绊倒、滑倒或跌倒。

户外要避险 玩耍重安全

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存在不安全因素,10~12岁以下儿童对危险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足,若家长监护不力较易发生意外伤害。任榕娜说,儿童跌落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远离相关的安全隐患。

暑假里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较多,且孩子好奇心强,但缺乏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因此家长需要特别防范。通常,5~9岁的儿童易在玩耍中滑倒或被人推倒,易从窗口跌落;10岁以上在校学生跌倒多发生在运动娱乐时。生活中,未成年人一定要在家长保护下才能在游乐园活动;运动器械一定要加强保护措施;运动时一定要穿上合体的运动装;玩滑板、溜旱冰一定要在正规场所,并要带上护具;安装儿童自行车座椅一定要在轮边装上挡板,以防脚部受伤;儿童玩蹦床游戏危险系数很大,建议回避。

出行时,让孩子走在自己右边,发生突发事件时反应稍快,但要避免大动作牵拉孩子,造成肘关节脱位。平时要教育孩子摔跤学会抱头用手支撑等。父母带孩子玩秋千、滑梯时要格外留意,孩子玩得高兴,得意忘形时容易发生意外,如从滑梯高处急速冲落,不慎触地受伤,或从滑梯上跌下。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玩秋千;秋千也不要荡得太高,防止孩子害怕或掉下来摔伤。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摆动的秋千附近跑动,防止被撞伤。另外,不要让孩子单独和宠物在一起玩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