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子四肢一恢复知觉,就拉着我的手说个不停,真感谢符医生……”5月25日,记者到解放军第117医院骨二科采访,53岁陈柏才的老伴激动地诉说着手术后的情景。陈柏才患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胸椎内两处骨化,如同埋着两颗“雷”,随时可能“引爆”,该院骨二科副主任医师符楚迪主刀7小时顺利排除“隐患”,将陈柏才沉寂的四肢“唤醒”。
一次意外:踏上四年寻医路
2011年,对于杭州桐庐的陈柏才是个不利的年份。一天,他像往常一样爬梯干活,突然双腿一麻,从梯子上摔下来。焦急的家人赶紧送往当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陈柏才得知自己患得是骨质增生,无大碍。
从医院回来后,陈柏才根本没当回事,谁知没过多久,他下肢频繁出现麻木感,疼痛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从去年开始,他连下地走路都十分困难。这时候,家人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带着他四处求医,经省内各大医院诊断,确诊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在胸椎3-4和9-10-11部位有两处骨化。由于胸椎压迫神经,施行手术风险极大,均建议其“保守治疗”。然而,随着病情的恶化,症状日益加剧,下肢麻木感上延至肚脐部,并伴有火烧感,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加重,走起路来像踩棉花。有时候,病情严重时,走路身体摇晃,不能正常大小便,若再不及时处置,随时有可能发生全身瘫痪。
“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从梯子上摔下来仅仅是意外,得的只是小毛病,没想到后来这么严重。”陈柏才的妻子回忆前后就诊情况,十分懊恼。
一次信任:看到康复的曙光
“选择117医院,真选对了,一次真诚信任还真能赢得后半生的幸福。”同病房的病友,一提起陈柏才的手术,自己都十分感慨。
5月初,陈柏才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117医院骨二科。骨二科对陈柏才的病十分重视,先后多次组织专家会诊,由于病灶部位特殊,临床手术风险极大,发生各类并发症的概率高,截瘫风险达到50%以上,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会诊结果,专家们认为,如果不能解决手术中的高风险,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保守治疗”,但那样的后果是陈柏才可能一辈子呆在床上。为患者负责,有一线希望,就要竭尽全力诊治。
负责诊治陈柏才的主治医生是该院骨二科副主任医师符楚迪,他每天看着病床上的老大哥因为胸椎压迫神经,经受着病痛的折磨,苦不堪言;看着陪床的家人因为病人的痛苦,默默流泪。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符楚迪决定,冒着风险为陈柏才除去两个“隐患”。
于是,符楚迪征得陈柏才及其家人的同意和信任后,下了做手术的决心。他先后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对手术的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逐一分析,为了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手术安全,他针对术中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意外,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
一次手术:7小时排“险雷”
5月20日,在这一爱的日子里,对于陈柏才来说是爱上加爱,终生难忘的一天。符楚迪将手术潜在的风险逐一告知家属后,为陈柏才施行后路胸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
早上8时,手术正式开始。麻醉、切口、分离……手术中的每一个阶段对符楚迪来说都像是在“钢丝上跳舞”,骨化处紧连着神经,一旦稍有不慎损伤神经,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手术整整持续了7个多小时,由符楚迪主刀的团队,成功将隐藏在胸椎部的两枚“险雷”排除。
“我们知道手术风险很大,出现一丁点意外对我父亲而言都将是致命的。但是,符医生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还愿意做这个手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信任他。”陈柏才的女儿一提起手术前的决定,感觉十分的自豪。
“施行后路胸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成功”,当满脸憔悴的符楚迪第一时间把手术结果通知到家属时,陈柏才的家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泪流满面,泪水里,有高兴,有激动,更多的是感激。
符楚迪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一种退变性疾病,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一般50~70岁发病率最高,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麻木、僵硬、无力以及感觉异常,通常会伴有胸腹部束带感、胸部扩张受限及背部僵硬,行走时有“踩棉花”样不稳感,间歇性跛行也是临床常见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目前比较有效的检查方式包括X线平片、脊髓造影、CT检查、CTM检查和MRI检查等。尽早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最佳方法。在日常饮食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