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预防疾病和意外: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婴儿的用具要专用,食具每次用后消毒。衣服、被褥尿布要柔软,并保持干燥和清洁。母亲再不如何护理倩影用肥皂洗手。家人患感冒时必须戴口罩才能接触婴儿,特别是低体重儿。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婴儿出生2周后应口服维生素D,每日800~1200IU,但要注意维生素A计量不要超过每日10000IU,预防佝偻病,夏季要指导预防中暑和婴儿腹泻,冬季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及一氧化碳中毒。同时,指导母亲注意防止新生儿窒息,例如寒冷季节婴儿宝贝蒙头过严,哺乳姿势不适当,乳房堵塞婴儿口、鼻等,均可导致窒息。
(五)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连结:
虽然母亲在腹中孕育胎儿40周之久,但大多数妇女分娩后第1次接触自己的孩子时,对婴儿感到很陌生。父母最初只是小心试探性地接触婴儿,然后才逐步进入父母的角色,更多更好地表达他们的爱抚,婴儿渐渐地也会对父母的爱抚给予回报,如睁开眼睛与之对视微笑,或发出愉快的声音,这一亲子间的互相认同过程称为情感连结(bonding)。此过程完成可以从分娩后几天至几周,甚至到婴儿3个月会发生时,亲子间的情感链接是婴儿心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婴儿获得母亲养育得以生存基础。所以,父母做好思想准备。
(六)
睡眠:平均20小时/日。
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检。
户外活动:新生儿满月后就应开始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预防佝偻病,并按时、按序添加辅食。
四、新生儿几种特殊状态与常见疾病预防护理
1.生理性黄疸:在正常新生儿中为常见现象。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在生后2-3天出现皮肤和粘膜黄染,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高峰,14天左右消退。
2.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由于出生后水分丢失而摄入量少,造成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9-10%,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
3.乳房肿大及泌乳:多数新生儿不分性别,出生1周内出现乳腺肿大,并有乳样黄色液体分泌。是因为在胎内受母体女性激素的影响,断脐后新生儿肝脏灭活激素功能差所致。乳房肿大8-10天达高峰,2-3周消退。切勿挤压乳房,以免发生乳腺感染。
4.假月经:少数女婴出生数天后阴道内有少量血液流出,类似月经,是由于阴道上皮及子宫内膜受母体激素影响,出生后激素中断所致。故称为假月经,不需处理,数天即愈。
5.“马牙”:是新生儿上颚中线两侧及齿龈上微凸的淡黄色点状物, 正常上皮细胞的堆积或粘液腺囊肿所致,对吸乳及日后出牙无碍,数周后自然消退,切勿擦拭或挑破,以免感染。
6.“螳螂嘴”:是新生儿两颊各有1块较厚的脂肪垫,在口内隆起较明显,有利于吸吮,系正常现象,不应挑割或针刺,以免发生感染。
7.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皮肤薄嫩,避免角化层差。出生后与外界接触,受到刺激,发生充血性皮疹,呈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四肢,婴儿无不适感,皮疹多在1-2天内迅速消退。
8.新生儿发热:常见原因有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衣着过暖、脱水、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疫苗注射等引起。处理原则:以物理降温为主,头部冷水袋,当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擦浴,水温33-35℃,擦浴部位为前额、四肢、腹股沟及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治体温急剧下降,造成不良影响。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期易产生毒性作用或虚脱,慎用。
9.溢乳:溢乳不属于真正呕吐,生后不久就可出现,大多数于哺乳后即有1-2口乳汁返流入口腔及口角边,少数在哺乳后稍久因体位改变而引起溢乳,可有乳凝块。溢乳的原因与食管的弹力组织及肌肉组织发育不全有关,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于生后6个月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