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焦点分析:医改“下刀”何处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02-06 17:17

焦点三:医患矛盾何时不坐“火山口”? 

就在几天前,河南一家医院发生的冲突事件让医生和患者同伴双双坠亡。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似乎成了难解的疙瘩。此次调查中,76.16%的受访医务人员选择关注“期待严惩伤医事件,保障医护安全”。一位护士留言道:“医护人员染血白袍,患者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医患共同的“敌人”本是疾病,然而“极端维权”事件频发,医患之间都戾气弥漫。原本救死扶伤的行业,缘何又变成“危险职业”?

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患调解中心副主任张国华认为,医患纠纷的根源是信任危机。目前看病自费比例居高不下,有人因病致贫,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偏激情绪。不少人误认为现代医学无所不能,而忽视了医学的风险性和局限性。 

在医患之间信任危机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制度缺失、机制空白?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医生近一个世纪前的格言这样描述医生这一职业。然而,现在大医院医生满负荷运转,一个病人常常三五分钟诊疗完毕。在一些人看来,医生没有给予病人必要的安慰。一旦发生纠纷,在正当机制中寻求不到途径时,一些患者和家属用非理性行为讨说法,甚至激化为伤医事件。同时,由于医疗事故鉴定和赔偿的程序复杂,成本高,少数病人往往选择“告不如闹”。 

由于医疗行业财政补偿不足,特别是“给政策不给钱”, “大处方”“大检查”让医疗行业的公信力降低,由此医患间信任更加脆弱。 

加速构建公平、公正的医学鉴定机制十分迫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等认为,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让医院从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效改善医生的执业环境。

医患矛盾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技术和保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沈阳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宋平建议,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科学分级诊疗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增加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将医疗回归公益本原。

目前,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启动一项为期3年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关键点有四:以病人为中心,逐一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理念,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实现“智慧医疗”,提供更高效服务;注重人文关怀,为就医群众提供更人性化服务,关心爱护医务人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