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健康话题>>全民保健 >>正文

新训谨防踝关节损伤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济南军区150医院创伤骨科主任 常 祺责任编辑:胡骏2014-12-11 11:16

新训中,踝关节损伤是常见伤病之一。调查显示,踝关节损伤除了急性损伤所致的骨折与脱位、韧带断裂外,还包括踝周肌肉、肌腱、韧带、腱膜、滑囊、关节软骨等过劳性损伤。踝关节损伤发生后,极易影响训练效果及出勤率,对患者身心均造成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及长期康复治疗,极大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损伤原因

新兵训练难度大、强度高,其中正步、跑步、翻越、攀高、跳跃等训练都是造成踝关节扭伤的重要原因。另外,有的训练场地凹凸不平,一旦动作没有协调好或要领没有掌握,都会增加踝关节扭伤的几率。平时训练有很大的体力消耗,如果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很容易扭伤。身体素质较差,肢体力量及协调性不强,也会增加在训练中受伤的几率。足部受到外力作用的同时,肌肉强烈收缩,例如球类活动、跳远、跳高等等,也可能会造成踝关节的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或关节脱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骨折。

预防措施

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看似简单但是非常重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各系统协调互助,使机体从安静状态转变到运动状态,克服了生理惰性。

学习准确的技术动作。向新兵系统地介绍正确的训练方法,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规范动作,避免因为动作错误而扭伤踝关节。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官兵在进行训练时要集中精力,注意自我保护,减少外力对身体的损伤程度。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平时注意补充营养,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素质及协调素质。

训练中要讲究合理性和科学性。训练强度根据官兵身体情况和具体的训练项目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早期处理

刚发生踝关节损伤时现场处置正确与否,与以后的康复有着极大的关系,切忌在受伤48小时内搓揉伤处,以免因搓揉导致伤处肿胀加重。踝关节损伤急性期处置分为五个步骤:保护,预防再受伤;休息,避免再使用患肢负重;每隔两小时对患处作10~15分钟的冰敷,持续24~48小时;应用弹性绷带包扎压迫,避免继续肿胀;抬高患足,以利消肿。

在做完现场紧急处置后,应马上找医师诊治,以确定是单纯的软组织伤、韧带扭伤,还是合并骨折、脱位的严重损伤。

治疗方法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无论哪种类型骨折,都要求将踝关节面解剖复位。对无移位的骨折,可用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6~8周。对于有移位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选择内固定物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韧带损伤的治疗。对于轻度韧带损伤,可给予石膏或支具固定,制动3~5周;对于重度损伤,由于断裂的韧带可因回缩及瘢痕形成,不能得到良好的愈合,造成后期踝关节松弛无力,故可行早期手术修补,术后石膏固定3周可愈合良好,重建韧带功能。

踝关节损伤后期康复治疗。踝关节损伤后期,可应用微波、超声波、中药熏蒸等物理治疗,配合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