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颖彬指导实习医生
对于心外科医生,99分等于0分。稿子可以重写,生命不可能重来啊!
2005年,肖颖彬在美国进修时,写的论文《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受到多位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完全可以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刊发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肖颖彬很高兴,但随后导师美国麻省总院的盖斯教授的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盖斯教授说:“风心病的发病率在中国更高,你这个研究的受益对象主要是中国人,如果在美国刊发,可能对中国的病人受益较小。”肖颖彬于是放弃了在国外刊发论文,而是选择了在国内发表。有人替肖颖彬惋惜:这下可少了一个评奖的重要砝码啊。肖颖彬却说:“作为临床医生,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开展技术创新,都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都是要能为患者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评职称、图虚名啊。”
肖颖彬认为,要作一名好医生,仅有救死扶伤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难关的勇于挑战、对医学高峰的不懈攀登,才能为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心脏外科手术,过去一直是在心脏停止跳动、心脏内无血的情况下进行,而手术中心脏缺血、术后心脏复跳等又成为困扰世界心脏外科医生的医学难题。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几家医院先后开始摸索心脏在不停跳情况下的心内直视手术。肖颖彬敏锐地“捕捉”这一前沿,带领团队展开探索研究,并邀请较早展开研究的广西医科大学何巍教授来科指导示范。但由于心脏不停跳,不断泵出的血液导致手术中视野不清,而且术后心脏内的排气很困难。为攻克难题,肖颖彬与团队在1000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终于突破了关键技术,创立了心脏同步引流法和“综合序贯排气法”等一系列新技术,解决了手术视野不清、术后心脏复跳难、术后并发脑损伤等难题,此后,肖颖彬与他的团队又将这种技术成功应用到上至80岁老人下到出生才3天的婴儿患者。2000年,他又将这项技术带到海拔3700米的西藏高原,与西藏军区总院的李素芝院长一道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例高原上的不停跳心脏手术。目前,在已进行的5600多例此类手术中成功率达98%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2011年,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临床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当外科医生,不是每个外科医生都能当心外科医生。虽然带有戏谑成分,却说明心血管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被形容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创新必须以过硬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为基础。肖颖彬常说:“99分等于0分。”在他看来,心脏手术关乎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患者很可能因为你丢失的那1分而失去生命。他说:“稿子可以重写,图纸可以重画,心脏外科手术绝对没有重来的机会,因为生命不可能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