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医吧
  • 医吧
  • 搜疾病
  • 搜医院
  • 搜医生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点击展开>>

概述

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多数作者认为内膜癌有两种类型,可能有两种发病机制。一类较年轻些,在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导致癌变,但肿瘤分化较好;另一类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多见于绝经后老年人,体型瘦,雌激素水平不高。在癌灶周围可以是萎缩的子宫内膜,肿瘤恶性度高,分化差,预后不良。 前一类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长期的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是主要发病因素。许多年前,人们就知道,给实验动物雌激素,观察到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增多,可引起子宫内膜由增生过长到内膜癌的演变,而给予孕激素则可减少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子宫内膜癌多见于以下高危因素: 1.无排卵 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育 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妊娠期间胎盘产生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妊娠期改变;哺乳期,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使子宫内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无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3.肥胖 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组织内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可导致内膜由增生到癌变。某些基础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转换,也就增加了内膜由增生到癌变的发生率。有人统计,按标准体重,超重9~23kg,患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则危险性增加10倍。 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70~1991年共收治以手术为主要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3例,其中20%伴肥胖,44.4%患高血压,11.1%患糖尿病。其实,高血压与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并无直接关系。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可能都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或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后果。同时,垂体促性腺功能也可能不正常,造成无排卵,无孕激素分泌,使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的持续刺激。有人认为,绝经前的肥胖,尤其从年轻时就肥胖者也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因为肥胖者常伴有相对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4.晚绝经。

临床表现

1.症状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 (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2)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25%。 (3)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2.体征 早期子宫内膜癌妇科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晚期可有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可有明显触痛,宫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癌灶浸润周围组织时,子宫固定或在宫旁扪及不规则结节状物。 3.临床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规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对子宫内膜癌按1971年之规定进行临床分期,对无法手术而行单纯放疗者,或先放疗后手术者仍用1971年临床分期。见表6
FIGO于1988年10月推荐使用子宫内膜癌之手术-病理分期法(表7)。
(1)有关分期的规定: ①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诊刮来区分Ⅰ期或Ⅱ期方法不再应用。 ②少数病人开始选用放疗,仍使用1971年FIGO通过的临床分期,但应注明。 ③肌层厚度应和癌侵犯的深度一起测量。 组织病理学分级: G1: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 G2: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占6%~50%。 G3: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0%。 (2)病理分级的注意事项: ①重视核不典型性,若与结构分级不相符合时,分级上应将G1或G2提高一级。 ②对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分级应首先考虑核的分级。 ③有鳞状成分的腺癌,应按腺体成分的核分级来定级。

并发症

合并严重感染出现急腹症。

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子宫颈刮片、阴道后穹隆涂片及子宫颈管吸片取材做细胞学检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不高,分别为50%,65%及75%。老年妇女宫颈管狭窄致使内膜脱落细胞较难排除宫颈,且易溶解变性。近年来在细胞学取材方法上有新的进展,如内膜冲洗,尼龙网内膜刮取及宫腔吸引涂片法等,后者准确率可达90%,但操作较复杂,阳性也仅有筛选检查的作用,不能作确诊依据,故临床检查应用价值有限。 2. 病理组织学检查 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内膜癌的依据,也是了解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惟一方法。组织标本采取是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准确性的重要问题。常用的子宫内膜标本采取方法:①子宫内膜活检;②宫颈管搔刮;③分段诊刮。以分段诊刮为最常用和有价值的方法。消毒铺盖后,首先用宫颈小刮匙搔刮颈管取宫颈管组织;再用探条,探测宫腔深度,最后进行宫腔全面搔刮。应将宫颈管及宫腔刮出之全部组织固定后分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段诊刮的优点是可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管腺癌,也可明确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子宫颈管,协助临床分期(Ⅰ,Ⅱ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医师应注意严格遵守手术操作步骤,避免宫颈管内和宫腔刮出物流漏及混杂。在协助分期方面,子宫内膜癌诊刮标本诊断宫颈癌有无受累有一定困难。妇产科病理医师的临检水平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分段诊断的准确性。国内有学者报道69例内膜癌分段诊断病理标本与术后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比较,在诊断宫颈有无受累假阳性率34.5%,假阴性率12.68%(总误差率为47.2%)。对宫腔内有明显病灶者则以宫腔活检(吸刮)及宫颈管搔刮为最简便,门诊可行之。

其他辅助检查

1.宫腔镜检查 目前宫腔镜检查已较广泛地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国内以纤维宫腔镜应用最广泛。经绝后阴道流血患者中约20%为子宫内膜癌,应用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颈管及宫腔情况,发现病灶并准确取活检,可提高活检确诊率,避免常规诊刮漏诊,并可提供病变范围、宫颈管有无受累等信息,协助术前正确进行临床分期。但因宫腔镜检查时多要注入膨宫液,有可能经输卵管流入盆腔内,导致癌细胞扩散,影响预后,此点应引起注意。 2.膀胱镜、直肠镜检查 对有否肿瘤侵犯有重要意义,但应有活检证实,才能确诊为膀胱或直肠受累。 3.淋巴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检查(MRI) 淋巴转移为子宫内膜癌主要播散途径。文献报道Ⅰ期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率为10.6%,Ⅱ期为36.5%。淋巴造影可用在术前检查预测淋巴结有无转移,但操作较复杂,穿刺困难,临床上较难以推广应用。自1989年FIG0新手术-病理分期应用后,由手术病理检查确定淋巴结有无转移,能准确判断预后,淋巴造影选用范围已比以前更小。CT、MRI等主要用于了解宫腔、宫颈病变,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长大(2cm以上)等,由于其费用昂贵,尚未作为常规检查使用。目前认为MRI从影像学上提供子宫肌层浸润、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价值较大,可用以指导治疗(FIGO,2003)。 4.B型超声检查 近年来B型超声检查发展较快,特别是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transvaginal ultransound examination,TVB),在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面有一定的进展。经阴道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及深度(Sahakian,1991),为临床诊断及病理取材(宫腔活检,或诊刮)提供参考。经绝后妇女子宫出血,可根据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选择进一步确诊方法。 据国内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经阴道测定萎缩性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3.4mm±1.2mm,内膜癌为18.2mm±6.2mm,并认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若经阴道B超检查内膜厚度<5mm者,可不作诊断性刮宫。若B超检查确定局部小赘生物可选用宫腔镜下活检,若显示宫腔内有大量赘生物,内膜边界不清,不完整,或肌层明显变薄或变形,则以简单宫腔内膜活检为宜。 近10年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表明,以往认为子宫内膜癌是简单、易治的看法是错误的。若按分期比较,同期别内膜癌与卵巢癌同样难治,同样需要妇科肿瘤专业医师严谨统一的规范治疗。对高危人群如LynchⅡ综合征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或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外,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方法。Karlsson等(1995)报道对1168例妇女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与诊刮及宫内膜活检结果比较,子宫内膜厚度以5mm厚度为阈值,其阴道预测为96%,阳性预测值87%,敏感性100%,且有无创、简便之优点,已广泛应用。

诊断

诊断步骤:子宫内膜癌诊断步骤见图11:
1.重视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因素病史收集 对有家族癌瘤史、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史,年轻妇女持续无排卵者(不孕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癌及卵泡膜细胞瘤)、外用雌激素或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等及乳癌术后有长期应用他莫昔芬病史者,均应高度警惕有无子宫内膜癌存在,应作进一步检查。应全面收集有无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2.根据病史、临床检查、病理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及临床分期。 3.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配合其他辅助检查作出术前临床分期诊断(按FIGO标准)。有关宫颈管搔刮(诊刮)阳性之病理诊断见表8。

鉴别诊断

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阴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故子宫内膜癌应与引起阴道流血的各种疾病鉴别。妇科检查应排除外阴、阴道、宫颈出血及由损伤感染等引起出血及排液。应注意子宫大小、形状、活动度、质地软硬、子宫颈、宫旁组织软硬度有无变化,对附件有无包块及增厚等均应有仔细全面检查。 1.绝经过渡期功血 以月经紊乱,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应作分段诊刮活组织检查确诊。 2.老年性阴道炎 主要表现为血性白带,检查时可见阴道黏膜变薄、充血或有出血点、分泌物增加等表现,治疗后可好转,必要时可先作抗炎治疗后再作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 3.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症状,可行B型超声检查,宫腔镜及分段诊刮确定诊断。 4.宫颈管癌、子宫肉瘤及输卵管癌 均可有阴道排液增多,或不规则流血;宫颈管癌因癌灶位于宫颈管内,宫颈管变粗、硬或呈桶状。子宫肉瘤可有子宫明显增大、质软。输卵管癌以间歇性阴道排液、阴道流血、下腹隐痛为主要症状,可有附件包块。分段诊刮及B型超声可协助鉴别诊断。

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因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他尚有放疗、化疗及药物(化疗、激素等)等综合治疗。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照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疗与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

手术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目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相关,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手术步骤一般包括腹腔冲洗液检查(2011年NCCN指南不再作为分期依据)、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于低危组(Ia期,G1-2)的患者是否需行淋巴结清扫术尚有争议,支持者认为术前、术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可能不一致,且术中冰冻对肌层浸润判断也可能有误差;反对者认为早期癌淋巴结转移率低,不行淋巴结清扫可以避免更多手术并发症。手术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来完成。对II期患者,术式应为改良子宫广泛切除(子宫颈癌子宫切除术II类术式),应行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复发因素再选择放疗。III期或IV期亦应尽量缩瘤,为术后放化疗创造条件。相当一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仅通过规范的手术即得以治愈,但对经手术-病理分期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术后需要给予一定的辅助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年纪较大,且有较多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对于具体患者需要详细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放疗

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单纯放疗仅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或禁忌手术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术者,包括腔内及体外照射。术前放疗很少采用,但对于阴道大量出血,一般情况差、合并症多、短期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先行放疗止血并控制疾病进展。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前放疗以腔内放疗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在临床应用较多,术后放疗指征:手术探查有淋巴结转移或可疑淋巴结转移;子宫肌层浸润大于1/2或G2,G3;特殊组织学类型,如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阴道切缘癌残留等。上述前三种情况给予全盆腔照射,最后一种情况需补充腔内放疗。目前放疗多合并化疗增敏,又称为放化疗。

化疗

化疗很少单独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多用于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透明细胞癌等;或是复发病例;或是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如G3,ER/PR阴性者。化疗中主要应用的药物有铂类、紫杉醇以及阿霉素类药物,如多柔比星等。目前多采用联合化疗,化疗方案有AP、TP、TAP等。

激素治疗

适应症:晚期或复发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性手术联合大剂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郁者;对孕激素过敏者;脑膜瘤患者。目前尚无公认的孕激素治疗方案,一般主张单独应用大剂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17-羟已酸孕酮(17-OH progesterone caproate)、和18-甲基炔诺酮(norgestrel)等。一般认为应用时间不应少于1-2年。大剂量孕激素在病理标本免疫组化孕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效果较好,对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达80%,对治疗晚期或复发患者总反应率为15-25%。对于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可加用三苯氧胺(tamoxifen),逆转受体阴性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孕激素类药物常见的副反应有轻度水钠潴留和消化道反应,其他可有高血压、痤疮、乳腺痛等。

其他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尚在研究阶段,暂无大宗研究结果报告。

中医药治疗

手术和放化疗后可给予患者中医中药治疗,固本扶正,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预防

1.普及防癌知识。 2.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的诊治。 3.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征及方法。 4.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线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 [收起]
1.普及防癌知识。 2.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的诊治。 3.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征及方法。 4.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线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