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才处于5月上旬,超过35℃的高温天气就已早早地杀到。广东多地出现高温,而昨日中午,佛山五区齐挂今年首个高温预警信号。面对高温的侵袭,应当如何正确消暑才能保证健康不被高温打倒?
高温天气来得早气温高
进入5月份,广东气温一升再升,此前雷州半岛曾高温不下。随着其余地区降水的减少,高温进一步“蔓延”到了全省范围。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何夏江告诉记者,历史上5月份前半个月34℃以上的高温不少,也有超过35℃的情况,“广州市一般5月份前半个月最高气温都会在34℃到35℃之间,也有时候会出现超过35℃的情况,1994年5月14日,广州市最高温度达到了35.5℃,而今年超过35℃是历年最早的。”
广东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会略高0.5℃左右。月最高气温会比常年同期略高0.5℃左右。
空调使用率大增防止空调病是关键
使用空调前先清洗,防止来自细菌的侵袭
无论在单位,在商场,在出租车还是在家里,空调给炎炎夏日带来一股清凉。然而在任何场所中,所有空调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微生物污染,这些病原体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潜在危害。因为室内的温度适宜,病原体在空调机内大量繁殖,随空调气流的循环,被送到室内的每个角落,人长时间呆在空调室内,就会感到头晕、乏力、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就会罹患呼吸道等疾病,即“空调病”。据了解,大多数网友对空调的清洗消毒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人误认为只要把过滤网罩清洗一下,就算洗过空调了。其实,清洗空调主要是洗热交换器(即蒸发器与冷凝器),最好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专用设备、专用空调清洗剂进行清洗。主要是用清洗剂先清除分解夹缝深处的污垢,再用清水清洗,最后消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而且,清洗后的空调,制冷效果更佳。最终,既使室内温度适宜,又减少空气污染,保障了人体健康。
出汗——治疗“空调病”的最好方法
“空调病”是一种因违背人体生理规律而产生的疾病,其主要分为“夏季空调病”和“冬季空调病”。夏季里,天气炎热,阳气旺盛,按照自然规律,人体要排出大量汗液,一是为了散热,二是为了排除体内代谢物,给身体“解毒”,然而,由于人们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出汗较少,很多的毒素就留在了身体中。
“空调病”最常见的表现为全身疲劳,无精神,特别是工作时感觉全身倦怠、昏昏欲睡、恶心、想吐、头晕、饮食不振等。空调病最主要的两大危害为:降低人体的机体抵抗力和减弱人体适应性,所以常处于空调室中的人很容易感冒以及旧病复发。因此专家建议,治疗“空调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全身出汗。如果在空调房中呆的时间较长,就要抽30~40分钟的时间进行运动,让全身出汗,将体内的毒素排出,赶走疲倦感,让精神变得清爽。
夏日预防“空调病”可多喝姜丝水
要预防夏季空调病,在正确合理使用空调的同时,还要保持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尽量少吃生冷食品,每日饮用不少于8杯温开水或茶水。同时,由于夏季出汗较多,汗液中排出最多的是赖氨酸,赖氨酸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因此要适量吃些肉和蛋。如果人体蛋白质流失过多或摄入不足,可导致人易疲劳、体重减轻、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水肿、抵抗力降低等。此外,饮食应以开胃、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蔬菜和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还可补充大量水分。专家建议,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以用生姜丝泡水喝。需要注意的是姜汤不可过淡或太浓,还可在姜汤中加适量的红糖。
高温侵袭中暑危险高了解防中暑常识
三种情况易中暑,了解中暑症状:
一是长时间在室外工作或大量运动;二是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三是从外面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很低的空调房时,也容易发生中暑。一般中暑的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度,这是中暑前期的表现,要引起警惕。轻度中暑则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等。如果中暑特别严重,会引起热痉挛,甚至热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晕眩、虚脱等症状。
七个方法可预防中暑:
夏天中暑的发生率很高,除了不要掉以轻心,还要做到以下7点:一是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二是适当饮水,多吃一些西瓜、梨等水果,以及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三是尽量避免在11时到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闷热的桑拿天也要尽量减少外出;第四,外出时要戴好太阳帽、太阳镜等,免受阳光的直射;第五,运动后及时补水,出汗多的人可以少量多次喝一些淡盐水;六是衣服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七是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遭遇中暑病人学会4步急救
如果发现自己或别人出现中暑症状,首先应迅速把病人置于通风阴凉处。让其仰卧,垫高头部,解开衣领,安静休息。然后进行物理降温,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清醒者可喝一些盐水。最后,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皮下出血或全身皮肤发黄等症状,应该立即送医院进行急救,切勿耽误病情。
考生遭遇高热天如何防暑减压
夏季气温一旦超过30℃,人体出汗易多,加上考生前期紧张复习备考,体质相对较弱,受高温影响,很容易发生头晕、呕吐等中暑症状。因此,临考生要避免上下学直接暴晒,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或太阳镜等。
另外,考生回家后不要立即进食冰冷饮料,也不要长期处于封闭的空调房内避暑,注意保持通风,空调温度最好设置在25℃左右。家长要合理安排考生的饮食。最好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饭菜应有汤,如冬瓜炖排骨等;再有就是多吃些蔬菜与水果,准备一些解暑的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等,但不要过于冰镇。还要做好饮食卫生把关。莫给考生吃隔夜饭菜和油腻的食物,以免出现胃肠道不适。
由于气温高,考生出汗也多,因此家长可以适当给予补充一些淡盐水。晚上气温稍回落,家长要注意及时给孩子盖好夏凉被。如果考生情绪烦躁,最有效的方法是给自己的情绪“降温”,也就是注意心理调节,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八个字,将情绪转移以“冷处理”,静心准备考试,切勿高温中招。
高温不退防中暑办公室一族防阴暑
阴暑,是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从中医角度说,是由於静而得之,故名“阴暑”。阴暑患者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没劲、无汗恶寒、关节酸痛等。阴暑,医生诊断是热伤风。热伤风从字面上说,是受热引起的感冒,实际上是因为患者体内存有郁热,然后受了风邪。
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两种,“阳暑”是指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劳动、运动,导致的头晕倦怠、口渴身热;而阴暑通常是人们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的,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的状态下,洗冷水浴或喝冰镇饮品。夏季里患上热伤风,主要是因为体内过多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导致的。在工作压力大、心情烦躁、饮食生活不规律等情况下,又吹风着凉后,潜伏在呼吸道内的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导致热伤风。热伤风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类型,需要对症下药,不能像冬天感冒一样吃感冒药,否则效果不好,还容易有副作用。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的人,尤其要注意多出出汗,把身体里的热气散发出来,同时,空调房里空气不好,空气干燥、污浊,要记得时不时到室外“换换气”。建议多喝水,饮食上常喝稀饭、菜汤、水果等,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另外,胃肠道对寒凉的刺激非常敏感,而忽高忽低的气温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提醒您,天气由热转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在饮食上避免过多进食生冷食物,避免引发胃痛。如果有患者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等,以免雪上加霜,或在中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一般服用3-5天就能见效。特别提醒:人们不要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在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强风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