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备战也需“工匠精神”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郭强 张念文责任编辑:杨红
2016-03-17 01:25

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被媒体评为2016年“十大新词”之一。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体现的是一种导向、追求和精神,不仅适合制造企业,对部队练兵备战也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企业生产具有了“工匠精神”,打磨的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同样,部队抓训练具有了“工匠精神”,战斗力才经得起战场的检验。

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如火如荼展开。旧的编制体制被打破调整,新的指挥机构刚刚组建,很多部队的变动转隶紧张进行,面对新的体制、形势和任务,要迅速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力,就需从“工匠精神”中汲取精华,指导实践。

首先,应从“工匠精神”中学习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无论怎么改革,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会改,官兵钻打仗、谋打赢的首要任务不会变。当前,一些官兵对改革后自身利益和未来出路关心关注地比较多,思战谋战的精力投入地比较少。作为军人,练兵备战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分心走神,就如工匠面对自己的作品,需要专心致志、细致入微。仗可千日不打,兵不可一日不练,在这种大变革的时代,更需官兵投入百分百精力,按照打赢要求,强化针对性对抗性实战化训练,锻造刀锋利刃。

其次,应从“工匠精神”中学习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中央电视台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工匠胡双钱时让无数网友惊叹,作为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工程师,他出色的技术简直可以同精制机械相媲美。一次,生产急需一个零件,从原厂调配需几天时间,为不耽误工期,胡双钱用一双手锻出了孔精度为0.24毫米的36孔零部件。过硬的技术来自于平时的注重细节、追求极致。部队抓训练,也需从每个要素、每个细节入手,坚决去除训练中与实战要求不符的“花架子”,多研究补齐实战能力短板的“实招数”,瞄准打赢靶心,锤炼过硬本领。

最后,应从“工匠精神”中学习持之以恒的坚毅品质。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之所以扎堆这些国家,就是因为他们传承着一生专注做一件事的工匠精神。战斗力的提高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有持续用劲、常抓不懈的坚持和意志。每名官兵都要有穿着军装就干好打仗和准备打仗的思想,对待训练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每名领导干部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须有我的胸怀,着眼部队战斗力的长远建设,完善制度机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使战斗力标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