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的“语言老师”
夕阳下,草地旁,每天晚饭后的十分钟属于少数民族常用语的教学。此时,无论教员、国防生还是战士,人人都会自发的前来听“阿老师”的小讲堂。每当问起“阿老师”,大家都会用标准的维语说道——阿老师“亚克西”!
人们口中的“阿老师”其实是2013级汉语言专业的维吾尔族国防生阿布力海提。平时在校期间,他就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到了训练基地,他便发挥自己能教维吾尔语的特长,将常用的维吾尔语翻译并教给大家。“阿老师”优异的教学效果被同学们口口相传,大家见面互问“亚克西木四子”(你好),离开时互致一句“或西”(再见)。时间一久,训练基地的教员和战士们也加入到了维吾尔语学习的大潮中,给基地带来了一阵“最炫民族风”。
比起“阿老师”的教学,大家更加喜爱他的热心肠。一次,“阿老师”班里有同志因出风疹而不能站哨。正当他因害怕误哨急得团团转时,“阿老师”果断挺身而出替其站哨。考虑到少数民族国防生的饮食习惯,训练基地领导特设清真食堂,请清餐厨师给他们做饭。每当厨师忙不过来的时候,“阿老师”就会主动做帮厨,打下手。时不时还会秀一下厨艺,给大家带来独家菜肴。“吃着他亲手做的饭,听着他亲口教的语言,训练基地就感觉和家里一样”,同专业的其他少数民族国防生如是说。
训练即将结束,阿布力海提的讲堂还在继续,热心肠的故事还在上演。其实,无论是小老师还是热心肠,努力让国防生这个集体变得更好,才是阿布力海提最大的愿望。
口令精准的“小女汉子”
“古有穆桂英挂帅,今有阿尔达克参赛!”在一次课前小演讲中,2013级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的女国防生阿尔达克用标准的普通话、强大的气场赢得了老师的好评。如此流畅的演讲,很难让人想象出自一名哈萨克族姑娘之口。更难想象的是,来此训练之前,她还是一位不敢在众人前大声说话的小姑娘。
阿尔达克初到训练基地,不愿意在队列中发号施令,也不愿意担当指挥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次队列训练中,带队的班长借口临时有事,便将指挥员的位置交给了她。本以为阿尔达克会和往常一样不进行指挥,没想到她并没有放弃这个机会,反倒略带紧张的喊出“向左看齐”、“向前看”等一系列口令。虽然口令的声音偏小、发声位置也不对,可躲在一旁的班长看后却非常开心。“不管怎么样,她总算迈出了前进的第一步,非常值得鼓励”班长这样评价道。
在之后的日子里,阿尔达克的进步驶入了“快车道”。她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口令学习上。在日常行进中,她仔细观察指挥员使用口令的时机和方法;在训练场,她主动要求担当指挥员;在休息时间,她围着班长问技巧问个不停。学习口令进入瓶颈期后,针对自身普通话不标准、发声偏小的缺点,她一有空就来到训练场“狂喊”口令。种种表现让许多男生也不得不佩服她的毅力,私下里大家还玩笑的称其为“小女汉子”。可就是这样的坚持,让阿尔达克的口令越发标准、越发精确。
从小姑娘成长为“小女汉子”,从不敢说转变成“能说会道”,其中的苦与乐只有阿尔达克一个人知道。面对这样的变化,她兴奋的说:“改变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经历过军营的洗礼和锤炼,我们距离梦想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