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感悟胜战之道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邱剑敏 赵鲁杰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8-23 03:04

以战为本,训战一致

自有战争和军队以来,训与战的问题便一直存在。训战一致者往往能够赢得胜利,反之则通常以失败收场。兵者以战为本,军队应始终以作战为根本职能,训战一致,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才能完成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

根除追求虚名的功利观念。形式主义盛,则战斗力衰。军队是要打仗的,平时训练搞“花架子”,打起仗来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北洋水师在演习中弄虚作假的历史教训,殷鉴不远。克服形式主义需要根除功利主义和利己思想,不图虚名、不做虚功,把功夫下在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上,切实做好能打仗、打胜仗的战争准备。

夯实“以战为本”的军事训练。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而打仗是硬碰硬、实打实的事,来不得半点浮夸和虚假。名将戚继光就非常痛恨军队训练中的“花法、虚套”,要求戚家军“便学一日有一日受用”。清朝八旗军入关200年后,训练雇人顶替,行军要民丁抬轿,结果成为不堪一击的老爷兵。新形势下抓好部队的军事训练,必须坚持“以战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备战意识、能战意识和打赢意识,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创新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着力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

推动由内及外的军事创新。僵化、教条是打仗之大忌。在战争形态由冷兵器跨入热兵器之时,清军依然迷恋于弓马骑射,在作战理念、战法、训法等方面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给后人留下深刻教训。创新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是解决僵化和教条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推动以战法、训法为核心的军事指挥、训练、管理实践及其理论的创新,建立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标准和考评机制,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用科学手段确立起来。

激励士气,鼓舞斗志

习主席在视察陆军第71集团军时强调,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和战斗作风训练,使部队成为威武之师。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技战术水平、指挥能力、武器装备,还与官兵的战斗精神密切相关。激励士气是强化军队战斗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培塑武德,激发战斗潜能。中国古代兵家强调通过武德教育来培养和鼓舞军队的士气。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可以借鉴古代武德教育的经验,提取“精忠报国”的合理内核,大力弘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马革裹尸”的牺牲精神,强化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激发战斗潜能,凝聚军心,鼓舞斗志。

精艺励气,增强打赢信心。精艺励气是中国古代兵家“鼓气”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有效举措。在新形势下,精艺励气就是要激发官兵习武、精武的战斗热情,强化官兵打赢意识,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和军谐众,促进团结向上。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强调“师克在和,不在众”,认为军队打胜仗的关键在于团结一致而不在兵力多少。军队内部的关系和谐团结,战斗精神必然旺盛;反之,关系紧张,军队涣散,战斗精神必然弱化。培育军队战斗精神需着力构建“和谐军营”,增强内部凝聚力,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使军队形成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