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如何用好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优势?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韩庆祥 陈远章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7-10-21 10:00
中国成功实践积累的实力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首先,这种实力源于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日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并更好地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其次,这种实力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根深叶茂。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不仅作为主导意识形态在中国有着日益巩固的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积淀为大众文化心理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基本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已经成为主流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范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已经成为中国大众话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涵盖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条件、发展战略等一套比较系统的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这一切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推广价值,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马克思主义“三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再次,这种实力源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不断加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特别是党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后,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这一工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理论要求不断提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和党最根本的思想建设。

中华文明特有的包容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并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多种民族文化、多种地域文化在中国特有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中长期并存,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多层次性特点。同时,中国文化不具排他性。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对印度佛学的包容和转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外来文化的传入,不只增进了对外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优良文化的,相信外国的东西搞久了就成为中国的了。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具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特性,对任何外来文化都采用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博大的胸怀不断地吸取着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包容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必将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向前发展。

(作者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