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座古迹里刻着这样一句话:“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它告诉我们:如果事情已经是事实了,那么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时间接受它,而不是纠结和逃避。对新兵来说,承受训练之苦和成长之艰,是军旅的必经之路。调整心态,敢于吃苦,才能实现向合格军人的转变。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哪有天生的坚强,都是在阵痛中成长
■谢 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陈万金
在400米跑道面前,排长朱建波对着全排30名新兵说:“3000米不远,围着跑道跑7圈半,你们感觉能跑下来的就打报告出列。”
和一半以上从未跑过3000米的新兵一样,李梦炀怀着好奇从队列中走出来。
一声令下,他们犹如脱缰之马快速奔出。出人意料的是,跑了不到3圈,不少新兵就因为岔气、肚子疼、扭伤等各种原因退了下来。李梦炀冲了没多久,也因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测试不得不终止。
对大学生新兵李梦炀来说,新兵生活开始了——紧跟而来的,有苦痛、彷徨,更有渴望改变自己的信心与希望……
军营里每一个细节都意味着塑造,拔河比赛让新战士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集体协作的力量。 张近伟摄
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
望着车窗外不断涌入眼帘又很快消失的风景,挂在胸前的“参军光荣”红花似乎也随着心跳轻轻颤动,李梦炀对即将到来的军旅生活满怀期待,头脑里闪现着电视里英雄的军人形象,仿佛自己早已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车辆驶入武警重庆总队某训练基地大门,李梦炀感受到一种熟悉的热烈,就像一年前走进大学校门时的迎新场景。不同的是,这是他人生中将要上的“第二所大学”。
正张望四周的环境,两个绿色身影热情地迎了过来。高个子是排长朱建波,稍低一些的是李梦炀的新兵班长鲁顺高。鲁顺高赶忙帮李梦炀提起行李,和朱建波簇拥着他向新兵四大队11中队营房走去。
李梦炀的军旅第一课从叠被子开始。看到一床松松软软的被子,经过班长鲁顺高的“捣鼓”,很快变成外观有型的“豆腐块”,李梦炀甚是羡慕。
看上去很美,叠被子叠上几次就变得枯燥无味。李梦炀渐渐地对此失去了耐心,每天只是应付了事,没过几天内务就滑到了全班最后一名。
每天的训练也很难熬。李梦炀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差,队列动作慢半拍、单杠“拉不起”、双杠“下不去”、3000米跑常常“吊尾巴”……从小没有吃过多少苦的他,“觉得干啥都像翻座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让李梦炀变得有点消沉。班长鲁顺高说,不看别的,队伍里瞅一眼军姿就能看出他的精神状态。
像李梦炀这样的新兵不是个例。曾多次带过新兵的新兵连指导员秦尧感到,现在的新兵普遍民主意识较强,吃苦意识较弱,“骄娇”二气比较明显。
秦尧举了几个例子:每次吃完饭,有的新兵为了不碰到餐盘上的油污,用筷子夹着抹布洗碗,简单地冲一冲,根本不管油污是否洗掉;很多新兵不会洗衣服,换下来的衣服在洗漱盒一放就是好多天,班长只好手把手地教,每天督促他们勤换洗衣袜;训练时,总有新兵会以脚痛、身体不舒服等理由逃避,活动身体动作很慢,尽量拖一点时间……
一次队列训练,鲁顺高看到李梦炀摆臂存在痼癖动作,当场给予纠正。几次练习后,李梦炀的动作仍没有改观,鲁顺高就重点训练他。
没想到训练结束后,李梦炀找到中队长湛诗华,声称自己训练认真,班长却故意刁难,让他在战友面前难堪。湛诗华找来鲁顺高,了解来龙去脉后,又找来队列动作比较标准的新兵杨帆。
湛诗华让李梦炀现场做了一遍队列动作,并把整个过程录下来,然后请杨帆讲评并示范了一遍标准动作。看完回放的视频和战友的讲评示范,李梦炀沉默了。
在新兵团政委田贻杰看来,很多新战士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砺,到了部队,突然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军事管理,心理准备不足,往往产生畏惧思想和逃避行为。
田贻杰认为,面临外界变化时,任何事物都有惯性。新兵成长也是一样,原有习惯形成了,要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是不可能的,唯有以外界力量施加以“压力”,才能让其在经受磨砺、感受阵痛中实现蜕变成长。
“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湛诗华谈心时说的一句话,让李梦炀一夜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