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考评机制让新兵营屡立三等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汤格平 朱达责任编辑:乔梦
2016-01-27 11:07

如何用好考核的“指挥棒”

——舟山警备区创新训练绩效考评机制催生多重效益

■汤格平 本报记者 朱 达

如何用好考核的“指挥棒”,推动训练质量上台阶?

近年来,舟山警备区推行训练绩效考评机制,为军事训练加压力、增活力、添动力,促使训练管理朝着精细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去年年底,舟山警备区传出喜讯:在年度军事训练考核中,某海防团三营六连班长张帅,以个人军事训练总积分1476分的好成绩名列第一,警备区党委研究决定:为他记三等功1次。该团团长侯明强欣喜地说:“张帅不仅平时基础训练课目成绩优异,还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创破纪录比武活动中摘金夺银,全面按纲施训不仅使他军事素质扎实过硬,而且还获得可观的‘训练积分’,在绩效考评中‘技压群英’,显示出新型训练考评机制防止偏训漏训的监督和导向作用。”

何为绩效考评?该警备区司令员曾鹏翔介绍说:“过去训练考评往往侧重考察体能训练、射击、投弹等基础课目,偏重追求‘米秒环’,容易造成心理行为训练、战场救护等‘小课目’的偏训、漏训、粗训。如今我们要求各单位按照训练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组织普考,然后由机关对普考成绩进行打分,单位和个人只有将大纲规定的各项课目训全训实,才能获得较高的‘训练积分’,以此来全面精确评估训练质量。”

训练绩效考评机制的推行,让按纲施训更加深入人心:谁的训练成绩离实战要求越近,谁的训练成绩就越高。这套训练考评机制的推行,既“倒逼”各部队按照大纲规定的标准从严施训,堵住偏训漏洞,也克服过去训练中避难就易、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倾向,引导官兵不断向实战化训练的“深水区”进击。

去年6月,该警备区在上级组织的基础训练抽考活动中,总成绩在海防部队中拔得头筹,19项训练课目的考核成绩名列第一。

走进该警备区机关作训科,记者看到一张《军事训练绩效考评成绩统计表》,上面显示:各单位军事训练成绩由分队军官训练成绩、本级和下级单位的训练成绩共同构成,此举意味着各级单位训练成绩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联系起来,每名官兵的训练成绩也影响本单位的“荣誉指数”,从而实现军事训练“层层有指标、个个有压力、整体向上走”,确保各单位逐级落实训练标准。 

去年年底,在新兵训练绩效考评中,该警备区新兵营一连五班“三喜临门”:新兵杨成琨和陈福江的“训练积分”在该部新兵中名列前两名,为此警备区党委为他们分别记三等功,班长张广佳也因所带新兵班“训练总积分”在该部新兵班中名列第一,荣立三等功。

绩效考评将训练成绩转化为训练积分,从而改变了过去训练中不同兵种、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人员不能纳入同一平台进行评比的情况,进一步形成军事训练“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产生“创先争优”的激励效应,使该警备区的战斗力不断提升。

(《解放军报》2016年01月26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