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科学保障:“抗寒数据”助力冬季演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杨贵良 牛 辉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2-04 06:13:02

第七十八集团军科学提升严寒条件下训练保障水平——

“抗寒数据”助力冬季演练

“向预定地域开进!”隆冬清晨,雪野腹地温度降至-30℃,第78集团军首长机关指挥所演练拉开帷幕。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数十辆各型装备有序编队开进,并通过车载电台向指挥员报告:指挥通信设备一切正常。

到达预定地域,某指挥控制营营长宗志军向全营车辆下达疏散指令,并对各车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他向记者介绍:“根据各类‘抗寒数据’灵活采取应对措施,能更高效保障严寒条件下指挥通信装备正常运转。”

不久后,一辆辆指挥车、通信节点车消失在雪野中,一张指挥通信网悄无声息地构建起来。

“严寒条件下,各型指挥通信装备能否快速组网,是决定冬季作战胜负的关键。”该集团军领导介绍,他们对各型装备性能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出维护装备性能、抵御严寒侵袭的管用招法。

说话间,指挥方舱传来消息:他们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合成旅建立联系,网络通信、视频连线等指挥手段依次“上阵”,接受严寒挑战。

负责技术保障的某指挥控制连中士姚亮告诉记者,为确保指挥通信装备正常工作,他们区分不同设备、器件等固件类型,分别研究保温措施;遇到温度起伏较大情况时,及时调整保障方案。

晌午时分,炊事班班长陈明哲带领炊事保障分队,将热食送到演练一线。

西红柿炖牛腩、宫保鸡丁、羊排炖萝卜、姜汤……看着官兵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陈明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严寒条件下训练,战友们体力消耗大、热量流失快,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大家及时补充能量。”

陈明哲介绍,官兵训练期间每天的能量摄入,每餐配备的主副食品种和数量,都要精准计算。此外,他还要参照数据库中“热量流失与能量摄入”参数,科学制订每餐食谱。

演训场上,集团军指挥方舱继续依次与所属各旅建立指挥通联。保障分队迅速收集整理演练中的数据,纳入“采集数据表”。记者翻阅“采集数据表”发现,上面详细记录了各型装备油耗、防冻液加注量、电瓶工作时长等数据。官兵告诉记者,演练结束后,这些数据将由分析员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并及时更新到数据库中。

傍晚过后,参训官兵区分“指挥、警卫和保障”三类人员,采取“车载宿营”“雪野宿营”两种方式宿营。记者登上一辆指挥方舱车,只见厢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指挥席位,上层是休息铺位。

“车体内部,我们通过发动机供热,外部采取静噪、隔热的方法加强隐蔽伪装,既保证车内温度,又降低了暴露的风险。”该集团军保障部助理员李良介绍。

在一处半地下雪窝,距离入口不远处摆放着一台“野战取暖炉”。就寝前,官兵在地铺上先铺一层干树枝,随后依次铺上防寒垫、单兵睡袋;雪窝外侧的隐蔽构工,同样采取了隔热措施。

“这些取暖保温数据,我们都认真进行采集分析。”上士朱中洋说,“每年营里都组织人员进行不同条件下野外宿营,依据数据精准施策,我们的防寒保障更给力。”

入夜,山野白雪皑皑,官兵渐渐进入梦乡。李良还在仔细查看宿营情况,他说:“明天一早,我们还要收集今晚的宿营保障数据,据此改进宿营条件,为后面的训练提供有力保障。”

短评

“数据库”也是“给养库”

■陈小菁

未来高技术战场从某种意义上讲打的是数据,“数据奔流”可以让战斗力建设如虎添翼,也可以让训练保障更加科学精细。

在保障领域,数据库就像一座能量巨大的“给养库”。未来信息化战场交战双方保障能力的比拼,很大程度上是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综合能力的比拼。善于采集、分析和运用数据,才能为战斗力提升装上强力引擎。

未来保障是基于大数据的保障。如何利用精准丰富的数据做好后勤和装备保障,直接影响作战指令下达和作战行动效率。部队各级要把采集、分析和运用数据作为基本要求,常态化融入日常训练。只有剔除官兵头脑中的“重经验轻数据、重采集轻使用”观念误区,才能让数据成为保障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