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训!深入研究战争、研究对手才能制胜未来
■井延坡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普遍遭寒流侵袭,气温“断崖式”下降,多地录得历史新低。然而,统帅开训动员令出,三军景从风雷动,从军委机关到基层一线,从海岛密林到大漠雪原,无惧严寒爬冰卧雪,开训即闻硝烟味,2021年度军事训练拉开大幕,火热展开。
1月4日,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官兵受领训令后快速奔向战位。新华社记者 张永进 摄
自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军事训练就融入每名官兵的血脉,成为一种习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训,从未有一日停歇,那是对精神、意志、头脑、体魄的全方位锤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危”“机”并存、互现的局面,更加彰显了加强军事训练特别是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我国安全环境、军事斗争态势、我军使命任务、现代战争形态、我军组织形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目标任务都发生了新变化。“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历史反复证明,当时代抛弃落伍者时,是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的。对军人来说,这条法则更为残酷——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不仅有失尊严、有辱使命,更会因此掉脑袋、丢性命!
仗将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军事训练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甚至是超前于时代发展。近年来发生的几场战争与冲突,呈现出低端廉价的民用皮卡与高端昂贵的隐身战机共舞,粗制滥造的土法火箭与高度精准的巡航导弹齐飞,“机甲武士”走出银幕,无人装备走上前台等特点,令人眼花瞭乱的现象背后,是战争日益走向非线性、非接触、非对称的信息化体系对抗的大趋势。如果无视战争形态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练兵备战上练“窄”了、备“偏”了,脑袋还停留在过去的用兵套路中,训练、演习仅框定于自家想象和单打独斗,其效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训练越用功、越辛苦,离打赢却可能越遥远。
1月4日,武警重庆总队船艇支队组织官兵开展水上实战化训练。新华社发(唐志勇 摄)
能否制胜未来,取决于对下一场战争的理解深度和准备程度。深入研究战争、研究对手,是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的基础。深化实战实训、联战联训,既要做到“知彼”,把对手研究透,从作战最困难处着手设计、组织训练,让“对抗”真的有反作用力,让“硝烟味”真的辛辣浓重起来,强化官兵在战场环境中“阅读”难局、险局、危局的能力,处变不惊,随机应变;又要做到“知己”,把自身和友邻单位研究透,把准自身在体系作战中的作用与任务,在日常训练中就积极创造条件,主动靠上前去,走开练体系、体系练的合成联训路子,让各军兵种之间从“积木组合”变为“血脉相通”,合千万人如一人,增添克敌制胜的砝码。
“欲临敌而有功,宜闲习之在素。”通过深入的学习、刻苦的研究把准明天战争的脉搏,真打起仗来才能应对自如。战争正在从“能量主导”到“信息主导”、从“平台对抗”到“体系对抗”、从“概略作战”到“精确作战”、从“聚力制胜”到“集智制胜”演化,需要学习、研究、掌握的东西太多太多,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古人能够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如今我们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研究科技、研究训练管理时,更要发扬不怕苦、不怕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儿。人民军队历来重视学习,红军时期曾有一首快板诗:“号音落,歌声起,今天走了60里,现在原地小休息。红军战士任务重,行军不要忘学习。”当红军成一路纵队前进时,战士们在背上挂块白布,上面写着要学习的汉字,边走边认,许多人就这样用“看后背”的学习方法丢掉了文盲的帽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没有满足于过往战绩,继续带着忧患意识去学习现代化战争,南京军事学院应运而生。一批在战争中叱咤风云的战将放下司令员的身份,甘当普通学员,尊师重道,虚心向昔日的“手下败将”学习现代化军事理论。人民军队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闯过打赢未来战争这道关口,让“懂作战、会指挥、善组训、真抓训”成为官兵标配,全军练就过硬本领,涌现过硬部队。
1月5日,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夜间对抗空战训练。新华社发(罗嵘 摄)
回望中国近代史,数不尽的血泪悲歌。当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不能应对风险挑战时,就只能吞下山河破碎、人民罹难的苦果。2021年,我们将迎来又一个辛丑年,但《辛丑条约》的悲剧再也不会上演,哪怕世界上那些跳梁小丑再怎么鼓噪也是痴心妄想。两个甲子的变迁,只因人民军队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答好“胜战之问”,让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时待战、随时能战,“不教神州起烽烟”!人民子弟兵,身前是国家的前途命运,身后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念兹在兹,心底自然会鼓荡起奋斗强军的风帆。
开训,让我们瞄准未来战场,开启青春最靓丽的新篇章!
(执笔:马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