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管理档案 夯实发展基础
——来自两个基层单位加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见闻
写在前面
档案,是历史的底稿。军队档案是记载人民军队光辉历史、传承经验智慧、延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是服务备战打仗、保障改革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推进依法治军、维护官兵权益的重要依据。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会直接影响部队建设水平及工作效率,关乎官兵切身利益和战斗力提升。《军队档案条例》对规范军队档案工作、加强档案事业建设,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提出了明确规范。各单位要依据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推动档案管理提质增效,真正让档案数据活起来,为部队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考核遴选+专业培训”
强化专业人员能力素质
■韦仕麒 李 好
“档案交接更加快速高效,让我能安心投入新岗位!”近日,陆军某旅二级上士小李调整至新单位任职时,将档案完整无误进行了交接。
“以往由于个别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弱,影响了管理工作质效。”该旅人力资源科一名干部告诉笔者,前期,他们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某单位存在部分档案归档、核查和追交不够及时,档案涵盖的具体资料内容不够清楚等问题。检查人员询问情况时,一名档案管理人员坦言,旅队了解专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官兵数量不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存在差距,缺乏对档案及时进行分类整理的意识,导致官兵在办理考学提干、调岗转业、福利待遇等事务时,需要耗费不少时间精力整理档案。
“档案工作关乎官兵切身利益和部队战斗力生成。相关法规要求各单位应当做好档案工作人员的选配、培养、使用和交流工作,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专业素质,保持人才队伍稳定。”该旅领导分析感到,部队练兵备战任务重,官兵常处于动散状态,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依规工作的意识,就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交接难等问题。
为解决相关人员对档案工作不会管、管不好等现实问题,该旅组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帮助官兵强化依规管理意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践,针对各类典型问题,他们编撰经典案例分析指导手册,帮助官兵认准门、找对人、办好事。该旅还采取“考核遴选+专业培训”模式,选派政治思想过硬、表现优秀的人员参加专业集训、在职培训和交流学习,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到院校进修,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去年以来,该旅积极探索完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将档案管理细化为基层营连、机关部门、档案室三级责任制,各工作环节定责到人,并在人力资源科备案备查,确保每一份档案安全完整,较好解决了工作难题,回应了官兵关切。
近日,某连刚退役不久的一名战士需要原服役单位开具“军队服役证明”,旅队档案管理员小王迅速精准找到退役人员的基本资料,实现了工作“即来即办”。
“环境监测+硬件升级”
规范档案管理环境标准
■陈紫奇 戚科晋
“温度18℃,相对湿度52%,符合档案存放要求……”在空军某旅,每天对档案室环境进行检查确认,已成为保密员、一级上士小孟的一个良好习惯。
“温湿度对纸质档案影响很大。虽然肉眼不易察觉,但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纸质档案容易出现字迹模糊、褪色等问题,而环境过于干燥则会使纸质档案变脆、泛黄,从而对档案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此,小孟深有感触。
小孟刚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时,有一次上级机关前来检查,发现一些旧文件档案存在字迹模糊、褪色的情况。认真排查得知,原来档案室没有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相关规定明确,档案室应当建立库房环境监测等管理制度,落实档案保管要求。档案室对于温湿度的设置有着严格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如果温湿度不达标,易导致档案文件的损坏。”经检查人员讲解,小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疏漏。他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很快完善了档案室的日常管理。
旅机关调研发现,档案室管理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档案室环境监测不到位,纸质档案出现泛黄、变脆情况后没有及时修复;还有的仅按到件顺序将档案放在保密柜中,没有及时进行分类统计,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存在风险隐患。
为提高档案管理质效,该旅机关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案管理相关规范,开展档案管理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强化官兵“履行保护档案义务、依法利用档案权利”意识。结合规范档案室环境监测,升级档案室硬件设施,配备温湿度控制及通风设备,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档案保存环境进行检查,保证档案室环境符合要求。他们还购置了可升降的档案架,有效提高了档案室的空间利用率和文件查找速度。
“上次我来档案室查询一份多年前的文件,档案管理员只花了几分钟便找到了我想要的文件。”前不久,机关胡干事前来借阅档案,对旅队档案管理工作连连点赞。
为服务备战打仗提供重要可靠资源
■冯谱霏 李红宙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服务当下、支撑未来的使命,它不仅是追溯过往的凭证,更是谋划未来的依据。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军队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决策到战术执行,从人才培养到装备研发,每一项军队建设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档案的记录与支撑。
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档案工作的前提。每份档案都真实记录着军队在组织建设、军事训练、科研创新、后勤保障等领域的实践轨迹。若档案出现失真或缺失,不仅会割裂历史传承的链条,更可能导致研判依据的缺失。因此,从档案文件形成之初就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原始材料的客观准确、真实有效。
确保档案资源的可用性是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档案工作纷繁复杂,科学的分类管理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缺一不可。立档单位要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采用耐久性载体延长档案寿命,并通过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档案制作可靠副本。此外,档案排列要做到逻辑清晰、检索便捷、快速响应。在确保纸质档案安全保存的基础上,系统推进数字化进程,构建智能检索系统,开发数据挖掘工具,让档案资源从静态存储转向动态应用。要建立跨部门的档案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构建档案信息网络,更好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档案工作者既是历史的保管员,更是机密的守护者,必须具备政治可靠、业务精湛的双重素养。在选人用人上,既要考察专业背景与实操能力,更要锤炼政治品格与保密意识;在人才培养上,既要传承传统档案管理技能,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建立常态化轮训机制,通过岗位交流拓宽视野,借助实战化任务锤炼本领,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如此,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显著提升,为军队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要将依法细致的作风贯穿于每个工作环节。从文件形成到归档保存,从日常维护到开发利用,每个步骤都需要建立标准化流程和责任清单。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既要破除“重藏轻用”的保守观念,也要严防失泄密风险,通过分级授权、痕迹追踪等技术手段实现档案安全与使用效能的平衡,为服务备战打仗提供重要可靠资源。
(漫画由阳志轲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