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读书的要领
■许晓韧
●把书读好,更要懂得甄别、摒弃功利,做到活学活用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我们都知道“开卷有益”,也赞同多读书、读好书。但再好的事情,倘若方法不对,误入歧途,效果也会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读书也一样,需要掌握其要领。不要读死书、死读书,是求学时老师的教诲,意在提醒学生“学而不思则罔”。的确,读书不能不思考、不消化,但要把书读好,更要懂得甄别、摒弃功利,做到活学活用。
懂得甄别。“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功夫。”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是读不完的。在这种情况下,有选择地读书就十分必要。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浪费时间、贻误人生,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读书一定要甄别,那到底该怎样选择呢?学者金克木有一个观点,就是要读那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他认为,这样的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如果觉得“为其他所依附”不太好理解和把握,那就读知名度高且受大众认可的经典吧。大家在工作繁忙、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坚持把公认的经典书目读好,再读其他书、研究其他问题,就会很快得其要领,就可以做到“博大”;选择某一领域再使使劲,顺藤摸瓜,深入研究,就可能做到“精深”。
摒弃功利。书籍本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但有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这段话出自作家林语堂的一次演讲,生动讽刺了旧社会一些现象,表达了读书不能功利的观点。美学家朱光潜也曾写过一本《谈修养》,其中有一章是《谈读书》,他写道:“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读书本应以塑造高尚灵魂为终极目标,如果沦为应付检查的作秀,沦为装潢门面的手段,这不仅是一种悲哀,也终究无法使人获得真正的成长。当然,我们并不排斥为了提高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而读书,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目标。但请不要单纯将读书视为追求功名的工具,心浮气躁、功利心过重。当你静下心来享受读书的过程时,方能在收获快乐和满足的同时快速成长进步,将灵魂培塑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
把书读“活”。宋代学者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读书虽好,但书中观点也未必都是真理,应当以批判的眼光对其理性看待。当然,一般人是很难具备这种能力的,但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陈云同志告诫我们,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唯书”呢?关键在于把书读“活”。当你读书的时候,能够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这时,书就读“活”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思妙悟等,都是把书读“活”的体现。把书读“活”了,也就掌握了读书的主动权,让自己的思想变得通透、胸怀变得宽广、做人更加大度,遇到具体事情就不会生搬硬套。总之,我们读书既要虚心求学,又要保持批判精神,还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