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作风正派
■尹义高
●始终保持作风正派,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共产党人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品德操守的具体体现
前不久,习主席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作风正派、公道处事,以自身模范行动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我们要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心怀正道、弘扬正气,严格律己、修身正己,以自身模范行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
做人正直、做事正派,是立身之本、处事之基。一个人作风正派,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政者,正也。”为政之道,就在于为政持正。对党员干部来说,正派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责任,集中体现为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守正道、坚守规矩,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刚正不阿、言行一致,坚决同各种错误言行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像焦裕禄、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模范人物,他们正派的作风为我们立起了标杆。也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人立身为旗、身正为范,我们党才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始终保持作风正派,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共产党人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品德操守的具体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做人正直、处事公正,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
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就要清廉自守、洁身自律。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不正则道不明。只有严格自律,才能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反之,如果守不住自己的内心,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灵魂被“俘”、思想被“腐”,情怀就会丢失、气节就会丧失,就会踏入歧途、走上邪路,以致身败名裂。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实践证明,在公开场合、有人监督的时候保持作风正派不难,难的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依然能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们要始终心怀一个“正”字,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堂堂正正做人,公正无私处事,越是在私底下、无人时,越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道德规范和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
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就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做人正直、处事公道、作风正派的人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挑战。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当年,黄克诚同志得知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在京西宾馆搞公款宴请后,毫不徇私,硬起手腕处理;听说某部领导到丰泽园饭庄请客吃饭时少付钱,他派人查实情况后予以通报处理。这种“不怕撕破脸皮”、秉公办事的正派作风,是共产党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生动写照。讲不讲原则、敢不敢斗争,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正不正派的试金石。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就要坚持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同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红脸出汗,敢敲当面锣、对面鼓,身体力行弘扬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就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习主席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我们不光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过得硬,更要在小事小节上过得了关。罗荣桓同志一生廉洁自律,当发现分配给自己的公车被家人用来接孩子后,郑重地说,“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陈云同志始终严于律己,面对亲属寄来的土特产,他执意按市场价寄钱过去,还对家人定下“不准接受任何礼物”的原则。这些点滴小事折射的是共产党人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正派作风。古人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就要始终铭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道理,坚持从小事小节做起,严于律己、防微杜渐,不以“小节无害”而自谅自恕,不因“无伤大雅”而放松要求,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涵养浩然正气。
始终保持作风正派,就要常思常省、勤加修炼。一个人能否始终保持作风正派,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也正因其难,所以非下一番苦功夫、长功夫不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始终保持作风正派,是一个人自我修炼、自我纠错的过程。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我们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始终保持“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把修身正己当成一辈子的事,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先辈先进、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勤加修炼和改进,不断涵养保持作风正派的定力和韧劲。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以公道正派的作风形象凝聚起团结干事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