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学有所思丨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瑞智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5-04-09 07:10:00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张瑞智

●习主席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群众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习主席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旨归。“文化发展为了谁”是关系文化发展基本立场、价值旨归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明确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文化源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其最终归宿也应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反映人民所盼、人民所想,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旨归,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习主席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繁荣发展文化来提供更加强劲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塑造力、精神推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文化发展依靠谁”是涉及文化发展主体力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事业在广大劳动人民中有着最深厚的根基,发展文化“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这表明,文化发展的途径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才能汇聚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新时代以来,亿万中国人民进行着伟大的实践、演绎着崭新的生活、创造着辉煌的奇迹,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沃土”和“活水”。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智慧、人民探索、人民创造,积极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只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获得甘洌的滋养、丰厚的回报,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坚持文化发展惠及人民的实践导向。“文化发展惠及谁”是将文化为民价值旨归融入实践的动态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文化需要的变化,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构成。坚持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使文化惠民的价值实现过程与文化生产力发展辩证统一、有机融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前进道路上,须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不断实现,增强文化产品原创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在“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多维度层面上繁荣发展文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微信截图_202504090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