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学而思丨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龙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5-04-03 07:01:22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张  龙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尽心血,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状态和奋斗姿态

习主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许党、夙夜在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时时放心不下”,短短6个字,既饱含一种时刻牵挂、念兹在兹的情怀,也体现一种高度负责、不辞辛劳的态度。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尽心血,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状态和奋斗姿态。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许多革命先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葆有一种殚精竭虑、竭诚奉献的崇高品质,所表现出的“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境界令人动容、给人力量。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无论是投身地方经济建设还是身处带兵育人一线,无论是从事科研教学还是钻研练兵打仗,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当前,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有两年多时间,面临诸多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困难挑战。军队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自觉扛责在肩、尽责笃行,锲而不舍、善作善成,才能不断闯关夺隘,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强化责任担当。面对不好啃的“硬骨头”、担风险的棘手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时时放心不下”的内在要求,也最能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和党性作风。事实证明,党员干部责任心强,善于担当,往往可以克服困难,规避风险;反之,则可能问题频出,甚至酿成大祸。要时时知责于心,常怀胜战之忧、常思肩负之重,切实将真练实备刻印到骨子里、转化到行动中;事事担责于身,强化事不畏难、责不避险的精神,敢于担责不回避,勇于尽责不消极,在扛重活、打硬仗、经磨难中砥砺前行、推进事业;处处履责于行,扎根岗位、恪尽职守,尽可能把各方面情况摸透一些,把风险因素想全一些,把工作措施抓实一些,以实际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坚持底线思维。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做到“时时放心不下”,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做到未雨绸缪,从最困难情况、最坏处准备,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既要保持忧患、居安思危,自觉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对发展趋势、外在挑战、潜藏风险做到“心中有底”,也要善于识变应变,有效掌控局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坚持底线思维不等于保守被动、总是处在焦虑忧虑之中,而是要做到“守”和“为”相统一,善于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锤炼务实作风。“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最终要体现到真抓实干、常抓不懈的工作作风上。要敢于迎难而上。以干事成事为责、以攻坚克难为荣,只要是对战斗力建设有利的、广大官兵急需的事,都要敢于站出来、顶上去、带头干,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破局开新。要坚持紧抓不放。千难万难,真抓实干就不难,工作抓得越紧,往往越托底。抓备战就要真打实备、枕戈待旦,抓管理就要常问常讲、严格要求,抓落实就要立起标准、一抓到底,决不能“差不多就行了”“抓一抓就行了”,切实以严实作风减少“不确定”“不托底”因素,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要做到持之以恒。树立“久久为功、矢志不渝”的信念,增强“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实各项工作,干出实绩、产生实效。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