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规划执行工作
■杨莲珍
编者按
规划执行是对战略规划进行全面落实、全程管控的活动,贯穿于军队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加紧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地统筹,强化政策运用和供给,增强政策取向和工作指向一致性,全力畅通规划执行链路。”全面加强战略规划执行工作,对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具有重要意义。
认清规划执行作用
规划执行是将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如果对规划执行认识不到位,再好的规划方案都可能变为空中楼阁。
执行决定规划成败。战略规划是行动前的部署,规划执行是行动过程;战略规划重视目标的设计,规划执行注重实现的效果。战略规划确定后,重点就是如何转化为实践行动。管理学家托马斯·波奈玛认为,一个合适的战略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会导致整个战略失败。规划执行是根据战略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发展路径、时间节点等,合理运用和调配各种资源,完成既定规划任务,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军事能力的过程。规划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要把战略规划确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的军事能力,就必须做好规划执行这篇文章。
执行检验规划效能。战略管理中最大的瓶颈是规划与执行之间存在断层。研究表明,大约70%的战略失败在于执行不到位。规划执行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规划计划衔接不紧密,规划得不到有效落实,使严肃的规划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严重影响规划执行效能;选择性地执行规划内容,致使规划执行的对象、力度、目标达不到规划原本要求;有的规划执行不会依据环境变化及自身发展适时调整,缺乏规划执行应有的变通等。
执行遵循规划规律。规划执行是科学也是艺术,应当把握战略规划的特点规律,遵循带有全局性的原则要求。首先,要集中领导、科学分工。规划执行涉及各个单位的利益调整,要求加强集中领导,克服本位主义的倾向,统筹使用各种力量和资源。同时,通过科学分工进行责任分解,构建“体系总体—任务单位—承建单位”责任链条,避免主体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其次,要刚性执行、顺势调整。规划就是命令,一经颁布就具有法规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不能任意更改。但规划毕竟是对未来的构想和设计,建立在预测和假设的基础上,不可避免会遇到与实践不相符合的情况,如果发生大的变化需要相应调整。再次,要持续推进、重点突破。规划执行不能满足于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而应在实现战略目标上下足功夫,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抓住关键节点,立足重点方向、紧迫任务,保证重大项目完成和关键能力指标实现,以重点突破推动全局顺利发展。
畅通规划执行链路
规划执行一般包括总体统筹、年度计划、项目管理、资源配置等环节。要全力畅通规划执行链路,增强规划执行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系统统筹规划任务。规划执行高度复杂、涉及各方、相互关联,必须系统推进,全局统筹,统好任务计划、力量资源、管理流程,确保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一要搞好总体任务统筹。按照目标协同、任务协同、进度协同、资源协同、管理协同的要求,在重大项目层面上进行协同对接,明确体系、系统、要素之间,重大工程、支撑项目、配套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套关系,组织编制规划执行推进路线图。二要搞好年度建设计划。把年度规划的整体任务转化为各领域各单位年度建设计划,列出任务分解清单、界定资源需求并进行责任分配,提出年度有关重点项目建设安排建议,组织年度经费预算需求论证,编制年度建设发展规划执行指南。三要搞好规划文本对接。发挥好规划执行推进路线图和规划执行指南对各项建设的统筹衔接作用、对能力生成的协调推进作用和对资源投入的引导调控作用。
整体管理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是规划执行的主要载体,重大项目是保证规划完成的关键支撑。要优化项目论证方式和立项审批流程,加强重大项目统筹调控。整体项目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规划执行的效益。一要优化立项审批。立项审批是项目执行的首要环节,要把好项目论证质量,创新审批方式,规范立项审批流程,根据项目不同的类型,区分建立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进一步精简优化审批环节,提高立项审批“统”的力度和“审”的时效。二要突出重大项目。要围绕规划明确的总体布局,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急需、作战体系关键支撑、国防和军队改革配套等重点项目,确保重大建设任务落地、关键能力指标实现。三要一体推进建设。要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军地统筹,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通“堵点”、清“卡点”,协商解决有关重难点问题,形成项目推进的整体合力。
协同配置战略资源。规划执行需要高效配置战略资源,综合运用行政、计划、经济、法律等手段,处理好资源需求与资源投入之间的矛盾。一要坚持以战领建。加强战建统筹是资源配置首要把握的重大问题。要强化作战需求牵引,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实现使命任务规划与战略资源配置的高度吻合,落实规划执行机制与提升作战能力的协同一致。二要推动跨域融合。着力解决资源配置跨域融合不够等问题,一体统筹作战链和建设链资源需求,着眼作战能力整体提升实现资源的全域投放。三要强化军地合力。用好地方优势力量和资源,提高我军建设质量和效益。发挥军队规划项目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抓好规划执行监管
监管是对规划执行进行常态化的情况了解、检查督导和专业评估的活动。要更好地发挥监管对规划执行的服务和促进功能,确保规划收官质量托底、能力托底、廉洁托底。
建立监管体系。要把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备有效的监管体系。一要明确监管职责。针对目标指标、实施进度、经费使用、质量效益等监管内容,分别赋予各级监管职责,理顺自上而下的监管职能,健全高效运转的监管机制,完善科学专业的监管制度,形成专业、权威的监管体系。二要优化监管流程。制定规范化的监管工作程序,对规划执行的组织筹划、执行进度、协调配套、资源保障等情况进行全流程监测,对规划目标实现、任务落实、建设质量等情况开展全流程评估,强化监管刚性约束。三要拓宽监管渠道。除了战略规划部门自身的监管,还要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加强融合监督、联合审计,深入查处腐败问题。不断拓宽广大官兵、专家学者和第三方机构的民主监督渠道,形成监管合力,实现对规划执行的多渠道、全范围监管。
开展专业评估。评估是监管的重要手段。要开展规划执行全过程专业化评估,评出发展质量、评出建设效益、评出体系作战能力。一要制订评估计划。主要是明确执行评估的依据、目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方面,对评估对象进行分解细化,运用系统仿真、虚拟现实、实时监控、模型模拟等评估方法,明确执行评估的时间地点、阶段划分、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二要确立评估标准。根据不同的评估对象,围绕发展质量、建设效益、体系作战能力等,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制定评分细则,让执行进展和项目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三要转化评估成果。依据评估结论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完善,调整建设项目需求和优先事项,动态调整规划任务执行和优化资源配置投向投量,实现“以评促进、以评促建”的目标。
注重风险管理。规划执行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规划执行伴随着各类风险的动态演化。监管中应积极识别,主动防控。一要树立风险意识。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要将风险因素置于规划执行的系统中考察,增强风险防控的自觉性主动性,努力化风险为机遇,争取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效益。二要加强风险识别。规划执行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认知和把握的。要综合运用定性定量、人机结合多种方法,搞清楚风险的诱发因素、可能来源和发展走势等,区分风险类别,分析研判危害,作出风险预警。三要实施风险防控。规划执行的风险是可防可控的,要通过技术赋能分析判断风险因素及危险指数,制定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危害、降低附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