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训练 筑牢胜战“底盘”
■张滋堃
既要熟悉装备的操作与使用,又要时刻考虑“敌情”,还要兼顾友邻分队作战态势……某部在基础训练阶段,将班、排、连战术训练全程融入,不但提高了基础训练的“含战量”,而且打通了战训耦合链路,推动基础训练提质增效,为部队各级扎实组织基础训练、夯实部队战斗力根基提供了思路。
基础训练是一切军事活动的基石,攸关部队战斗力生成和胜战能力的提高。随着专长化任教、集约化组训、模拟化训练、标准化考核在各部队全面推开,我军新时代基础训练已探索形成组训新模式。从基础到合成、再到联合,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逻辑。越是联合作战,对基础训练的要求越高。生成和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必须把基础训练摆上重要位置,从技战术基础训练阶段就把实战实训落到实处,有的放矢练精技术基础、练活战术运用、练强关键能力,才能切实筑牢胜战“底盘”。
深入推进战训耦合,练强打仗必备的“硬功夫”。恩格斯曾说,军队的教育训练应“只教给兵士们在打仗时有用的东西,而使他们不在任何传统的旧事物上白白浪费时间”。基础训练开展得好不好,不仅要看训练天数、训练成绩,更要看训练内容、理念、方法与未来战场需求是否相适应。各单位应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严格按照训练大纲规定内容、标准、方法、条件筹划组织练兵活动,把战场态势、应变要求等融入基础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严峻复杂的条件下摔打和锻炼部队,让训练供给侧和打仗需求侧耦合匹配,以人与武器、战位的最佳结合练就打仗必备的“硬功夫”。
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组训施训,加快形成新质战斗力。仗要体系打,兵要体系练。唯有把体系中的每个人员、每个要素、每个单元、每个平台训扎实训过硬,才能实现联合作战体系高度融合、整体效能有效发挥。现在,新型武器装备大量列装,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发展,已成为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我们应正确处理全面训与重点训的关系,既要克服一味求“新”攀“高”,忽视基础、弱化基础的现象,也要遵循新型作战力量生成发展规律,强化新装备、新力量、新战法、新手段训练,打牢融入体系、支撑联合的基本功,加快形成新质战斗力,真正实现单个节点过硬、整个体系坚强。
不断拓展练兵方式,把先进科技转化为训练质效。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也是提高基础训练质效的重要途径。要善于运用“科技+”“网络+”等构设练兵环境,拓展练兵方式,打造形神兼备的模拟蓝军。加强模拟化、对抗性训练,运用作战实验、兵棋推演等手段,走开计划调控、过程管控、数据监控的精细抓训管训路子,努力把先进科技转化为训练质效,把科技优势转化为战场胜势。
(作者单位:32143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