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主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广阔西部,大有可为。西部地区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扎根西部,投身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西部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即日起,解放军报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讲述包括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在内的广大青年立志报国、挺膺担当的奋斗故事。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中士李志洋——
“高原边防是成长成才的好地方”
■左南星 解放军报记者 于心月
迈出大门,寒风扑面,李志洋不禁打了个寒战。
2月的西藏日喀则,寒冷依旧。训练场上,一场急救训练正在进行。
李志洋很快发现不远处有一名“伤员”。“头部伤口较深……”快速检查后,他打开背囊,立即取出止血带和纱布,迅速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
“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救护班中士李志洋说,3年前,他写下戍边申请后,从四川德阳入伍来到雪域高原。
临行前的情景,李志洋记忆犹新——
父亲沉默不语,母亲心疼不已:“高原那么冷,你一个四川娃儿,怎么受得住……”
“放心吧,儿子已经长大了,高原边防是成长成才的好地方。”李志洋宽慰道。3年来,他和战友们一起巡逻、训练,背着药箱走遍辖区哨所,把高原当成“第二故乡”,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践行当初的诺言。
作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李志洋对地震格外敏感。1月7日,西藏定日县地震发生时,李志洋正在吃早餐。意识到发生地震,他和战友们立即放下碗筷,跑到药房,将创伤药、感冒药等常用药品装进药箱。
接到上级命令后,李志洋随队赶赴灾区。由于道路受损,车行至震中附近,李志洋和战友们迅速背上药箱,徒步赶往受灾村庄。“当时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他说。
在受灾最严重的定日县长所乡,李志洋和战友们一边救治受伤群众,一边进行防疫消杀。到了傍晚,他又赶去帮村民搭帐篷,一天下来,“累得倒头就睡”。
“为啥那么拼?”记者问。李志洋回忆起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情景。那年,7岁的他在避险时头部受伤,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为他包扎伤口。李志洋已记不清那名战士的模样,但对他的话刻骨铭心:“如果需要帮助,就找和我穿一样衣服的人。”
“对我来说,那身迷彩绿就像一束光。如今,我想用这束光照亮更多人。”李志洋说。
救灾部队回撤时,一名藏族小女孩对李志洋说:“谢谢解放军叔叔!”看着小女孩闪光的眼睛,李志洋仿佛看到17年前的自己。
“高原边防是成长成才的好地方。”李志洋坚定地说,“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采访即将结束时,李志洋向记者回忆起第一次走进边防哨所时的场景:“10月刚到,哨所已冰封雪裹,前进路上,每一步都异常艰难。3年来,边防哨所我已走了很多次,每一次、每一步都扎扎实实。”说这话时,李志洋的脸上透着“高原红”,眼神清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