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途
■解放军报记者 宫其芳
11月18日,义乌中欧班列开行满10周年。10年来,义乌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6700列,发运逾67万标准箱,为义乌“买全球、卖全球”提供重要运力支撑。图为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驶出。新华社发
2024年是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1周年。11载春华秋实,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初心诚挚、意义深远。中国与各方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深化互联互通,汇聚全球发展合力
今年7月3日,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正式开通,这是中国国际道路运输车辆首次实施过境哈萨克斯坦全境、跨越里海终抵欧洲的公路直达运输,标志着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正式建成。开通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线路,是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让奔行在铁路上的列车、驰骋在公路上的汽车、联通各国的航班、劈波斩浪的货轮、快捷方便的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6个国家的145座港口,空中丝绸之路覆盖54个国家104个城市,全球互联互通格局不断完善。
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有力促进共建国家和区域互联互通,鲁班工坊、菌草技术、杂交水稻等“小而美”民生项目持续惠及共建国家民众,共建“一带一路”奏响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
秉持开放包容,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深夜12点,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依然灯火通明、车流不息,一辆辆出口至中亚国家的汽车排起长龙。今年前10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长10%。口岸枢纽的繁荣,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中国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开放的地区主义,以实际行动持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全球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背景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正展现强劲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促进共同发展,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
从南非开普敦驱车约1000公里,北开普省波斯特马斯堡镇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是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之一。这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塔式熔盐光热电站,今年9月顺利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全面投运后,每年将为南非电网贡献约480吉瓦时的清洁电力,能够满足20多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在填补南非能源缺口的同时,助力南非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亚吉铁路到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从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到摩洛哥努奥光热电站,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新建和升级公路近10万公里,铁路超1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给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结合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历届会议成果,聚焦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助力非洲实现现代化。
罗勇工业园被泰方专家称为“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球南方的实证”、 蒙内铁路被称为肯尼亚的“世纪工程”、 中白工业园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从亚洲到非洲,从拉丁美洲到南太平洋,中国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一座座工业园、一条条公路铁路,助力共建国家加快发展、减贫脱贫、改善民生,朝着现代化目标阔步前进。
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定能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